(精)超自然變形動物圖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21641
- 條形碼:9787559621641 ; 978-7-5596-2164-1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超自然變形動物圖鑒 本書特色
★ 經(jīng)典延續(xù):續(xù)寫《博物學家的神秘動物圖鑒》奇幻風格。
★ 文化溯源:透視西方神話傳說和藝術作品中超現(xiàn)實變形。
★ 視覺饗宴:8開超大開本,全彩精裝。大幅手繪解剖圖,解構奇幻動物“變形”的每一個細節(jié)。
★ 權威出品:歐洲只此一家的“戴羅勒動物標本館”出品。始于1831年,近200年來一直致力于博物教育以及科普圖書出版。
★ 詳解39種神奇物種:青蛙王子、月桂女神、半人馬、蛇女、狼人、吸血鬼甚至天使……為你厘清《哈利·波特》《魔戒》《變形記》《暮光之城》等作品中變形生物的淵源。
(精)超自然變形動物圖鑒 內(nèi)容簡介
延續(xù)《博物學家的神秘動物圖鑒》的奇幻風格,作者的筆端游弋于科學與想象之間,對經(jīng)歷變形的驚人生物進行了深入探究,并以生動的插畫形式完全展現(xiàn)。
青蛙王子、月桂女神、蛇女、狼人、吸血鬼、半人馬甚至天使……作者從神話、史詩、小說、電影以及真實自然中汲取靈感,構建了關于超自然變形生物的百科全書。它借助充滿想象與典故的生物插畫,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了變形物種的每一個變化階段。
本書有關“變形”的內(nèi)容極其豐富,令人震驚,從奇幻動物的超自然變化,到大自然中某些動物的變態(tài)發(fā)育,再到對未來人類發(fā)展變化的展望,作者充滿幽默感的文字與圖畫的力量結合在一起,為你帶來一場想象力與視覺的盛宴。
(精)超自然變形動物圖鑒(精)超自然變形動物圖鑒 前言
【序】
-
路易·阿爾貝·德·布羅伊(Louis Albert de Broglie)
戴羅勒(Deyrolle)商店店長
-
有關動物變形學*早的藝術表現(xiàn)之一,是來自法國肖維巖洞壁畫中的女人-野牛像,神奇的壁畫描繪了被追捕的野牛將神力轉移給人類的場面,而野牛是人類崇拜的對象。神話和變形故事早在3萬多年前就出現(xiàn)在人類歷史中了。
變形的過程本身很復雜,自然科學借助變形的力量賦予講故事的人許多靈感,這一力量必然促使思想不斷進步,如此可以去想象各種離奇的故事。人們圍坐在火邊,老人給孩子講述故事,這些故事既讓人入迷又讓人害怕。
若要了解這些變形——它們不一定可逆——我們必然需要一些闡釋者、一些想象出來的圖像,這樣可以讓我們深入理解這些變化狀態(tài)的超自然原理。
正因為如此,讓-巴普蒂斯特·德·帕納菲厄把我們帶到了奧林匹斯的山腳下,一切也許就是從那里開始的吧。泰坦厄庇墨透斯是阿特拉斯的兄弟,也是動物的創(chuàng)造者,他輕率地把一切好的品質都賦予了動物,沒有留下任何東西給人類。他的兄弟普羅米修斯因此很擔憂,為了彌補厄庇墨透斯犯下的錯誤,他決定把智慧贈予與諸神做斗爭的人類。這反而使人類變得傲慢無禮,我們的祖先變得瘋狂,他們竟敢與神爭斗,試圖打破已有的等級身份,不惜觸怒眾神,*終引發(fā)了全宇宙的混戰(zhàn),直到大地之神蓋亞憑借自己的力量將一切恢復秩序。
這些神話,是我們共同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有必要賦予其一種特殊的語言……那就是戴羅勒的插畫。
戴羅勒是一個世界性的機構,在此次閱讀之旅中,它將成為新的奧林匹斯。在這里,泰坦和諸神都將進入這個“怪味書屋”,呈現(xiàn)演化的過程,幫助我們理解奧維德所講故事的緣起,各種或短暫或持續(xù)的神奇變形的原因,這些故事來自格林兄弟、卡夫卡、巴勒夫以及其他偉大的人物。普通的讀者也能理解這個“怪味書屋”。
卡米耶·讓維薩德的繪畫具有魔力,在他的筆下,達芙妮、蛇女美瑠姬奴、狼人、蜘蛛女、青蛙王子再一次出現(xiàn)在我們現(xiàn)代的世界中。
這些“動物變態(tài)學”內(nèi)容如此豐富,讓人震驚,在本書講述的故事中,沒有任何是偶然為之的。例如,我再一次想到了變成狼人的人,許多孩子都希望了解這種超自然變化,并且解釋給自己的父母聽。嗅覺神經(jīng)的極大發(fā)展、耳朵的充分進化、絨毛的出現(xiàn)、骨骼的變化,這些都是關鍵的變化,就此創(chuàng)造了半人半獸的生命,它們有時完全是人,有時完全是獸。
如果想要了解生物樣本內(nèi)臟的復雜性及其演變過程,從插圖和繪畫著手是*為基本的方式。戴羅勒從奇幻動物插畫集中得到靈感,構建了其獨有的、關于生物解剖的百科全書,人們可以借助它了解變形的奧義。憑借這部著作,戴羅勒“科學地”掀起通向超自然世界簾幕的一角,它就像科學讀本那般,向人們展現(xiàn)了變形中身體蛻變的每一個階段。
讓-巴普蒂斯特·德·帕納菲厄和卡米耶·讓維薩德將充滿幽默感的文字和圖畫的力量結合在一起,讓戴羅勒神奇遺產(chǎn)中的這些插圖煥發(fā)出新的光彩,這份奇幻的遺產(chǎn)永遠收藏了我們這個星球上生命的鮮活之態(tài)。
人與動物總是息息相關,這也提醒著我們基因雜交的危險性以及隨之產(chǎn)生的局限性。對生命形態(tài)的跨越預示著,現(xiàn)在比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保護自然的平衡,人類應當理解處于不斷完善、不斷進化中的一切物種,包括其自然屬性、形態(tài)學以及生物學屬性。
這些戴羅勒出品的超自然版畫是否會就此扮演起預言家的角色,預示那些“逾越人類規(guī)則的陰謀”的不攻自破?
那么你覺得生命是在變形還是在進化呢?
(精)超自然變形動物圖鑒 目錄
-
**章 神奇的變形
-
青蛙王子
甲蟲格里高爾
蒙福爾的鴨子
烏鴉與貓頭鷹
白鹿
蒼蠅
母牛與公牛
-
第二章 簡單的變形
-
豬
棕熊
舊石器時代的雜交動物
男人與女人
小蟲子
達芙妮
蜘蛛
雄鹿
老鼠與黑猩猩
-
第三章 暫時的變形
-
狼人
白熊的皮
天鵝
蝙蝠
蛇
孔雀
驢子
-
第四章 徹底的變形
-
赭帶鬼臉天蛾
蜻蜓
蜂與蚜蟲
精子
茗荷兒
青蟹
天使
-
第五章 緩慢的變形
-
飛魚
寄居蟹
馬
鴨子
怪物與突變
家養(yǎng)動物
猴子
超人類
未來人
-
(精)超自然變形動物圖鑒 節(jié)選
“某些偶然的開始*后卻成了注定的結局;一切黃昏都是雙重的,它是晨曦又是暮色。被我們稱作宇宙的這個存在仿佛是一只神奇的蛹,它一直都在顫動,因為它既感受到毛毛蟲的死去,又感受到蝴蝶的誕生。沒有任何事物會徹底終結,一個事物在結束時往往孕育著另一個事物的開始,一切死亡都是新生!
維克多·雨果,《哲學詞典前言》
-
【引言:變形的力量】
-
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jīng)想象自己擁有另一個更加強壯、靈活、美好的身體,或者渴望換一個性別、身份。誰沒有想象過自己變成鳥兒、海豚或者馬呢?文學與電影講述了各種各樣不同的變形故事,這些故事曾讓古希臘、古羅馬人癡迷不已,現(xiàn)在同樣也吸引著21世紀的青少年們。可以說這是一個在全世界都流行的夢想,從亞洲到亞馬孫地區(qū),從格陵蘭島到撒哈拉沙漠,而且大概自古以來都沒有變過。
-
無論是宗教教化故事,還是充滿象征意義的寓言,或者是詼諧的奇幻故事、自然主義的描寫,抑或童話故事、動物學專著,變形記比比皆是。動物模樣的神靈變身為天鵝或者母牛的人,破繭成蝶獲得新生的毛毛蟲,這些生命都沿著一條不可逆的軌跡改變了自己的屬性(除了神靈,因為它們并不嚴格遵循自然法則)。
借助變形我們逃離自己的生命,重新獲得新的生命。某種界限被打破了,從此就可以用另一種方式看世界。翱翔于天際,暢游于大海,到處游走卻不被人發(fā)現(xiàn),擁有某種大型貓科動物的能力……這些都只是變形所能帶給我們的諸多能力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改變屬性,這也意味著我們承認人與動物屬于同一個宇宙、同一個生命世界。動物是另一種類屬,但是變成它的模樣就意味著我們與它之間存在某種關聯(lián)。選擇變成何種動物很重要,因為從中我們可以明白自己想在這種動物身上獲得什么。某些動物充滿了豐富的象征意義,并且隨著國家與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變形的過程與變形的結果并無關系,過程本身才蘊含著本質的問題。我們一生都在變化,有時變化得很迅速。每個人都記得自己的青少年時期,那是一段非常緊張的時光,充滿了情感與回憶,之后的幾十年里這些痕跡都不會消失。然而,如果我們的變化如同毛毛蟲的變形那般徹底,會怎樣呢?變形是進入另一種生命,以另一種形式生活,這也就是宗教人士提出的對生命的考驗:“改變你的存在,用你自己的翅膀飛!”如果毛毛蟲可以變成蝴蝶,那么人究竟能變成什么樣子呢?
-
-
神話與自然
-
“哪一個在窗邊嘆息、愛做夢的女孩會真的愿意變成一只翱翔在天空的鳥兒,如果她首先必須像鳥兒那樣吃蟲子、蒼蠅、金龜子,并且喉嚨里一直裝滿了這些東西?奇怪的是,她忘記了平時的憎惡。揮動的翅膀使女孩擺脫了人類狹隘的局限!
亨利·米修,“記而不證”,《過往》
-
“如今事實比故事更讓我們覺得有趣、神奇。一只毛茸茸的蟲子變成一只閃閃發(fā)光的蝴蝶,這一變化至少同斐羅米爾 變成夜鶯這一過程同樣令人吃驚,但是也許更讓人喜歡!
貝納丹·德·圣-皮埃爾,《自然之和諧》,1815
-
狹義上說,“變形”(métamorphose)與“變化”(transformation)是同義詞(前者來自希臘語,后者來自拉丁語)。日常用語中,“變化”比“改變”(changement)有更多的意味,而“變形”的含義則要更加豐富!白冃巍币馕吨D世重生,呈現(xiàn)出新的外形。所以它包含著一種神奇的意味,或者說魔法色彩。中世紀末,這個詞專指奧維德的《變形記》,這是一首創(chuàng)作于公元1世紀的拉丁語長詩,收錄了源于希臘的神話與傳奇故事。在中世紀時期的敘事中,如果一個人生成動物的樣子,經(jīng)常會使用muance、mutacion、transmutation、transformation 這幾個詞來意指。
至于博物學家,他們直到17世紀才廣泛使用這個詞。1590年,英國醫(yī)生托馬斯·穆非在其著作《昆蟲或者*小動物的故事》中用這個詞(拉丁語)來描寫昆蟲的“蛻變”。在法國,1669年,讓·斯瓦姆默丹 的作品《昆蟲博物志》被譯成法文,“變形”這個詞具有了相似的意義(雖然作者本人并不接受“變形”這一內(nèi)涵,在他看來,這不過是一種“所謂的變化”)。
在2000年的漫長歲月中,奧維德的作品滋養(yǎng)了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許多藝術。我們可以在馬基雅維利、拉封丹、費內(nèi)隆、呂利 、達·芬奇、畢加索等人的作品中發(fā)現(xiàn)各種引申形象。藝術家、作家、哲學家都曾討論過這些被萬能的神變成動物或者石頭的人,而這些神自己也會通過變身來引誘人類,有時是為了拯救人類,但通常是為了懲罰他們,因為他們道德淪喪或狂妄自大。希臘作家都把變形視作一種魔力,對這一現(xiàn)象本身并不感興趣。但是奧維德和他們不同,他細致地描寫這些變形,就好像是他自己親睹了人類的器官被動物或者植物的器官所替代,因此他賦予變形一種前所未有的真實性。
其他古代作家也十分迷戀這個主題,比如2世紀時,阿普列烏斯根據(jù)一則更加古老的故事創(chuàng)作了《變形記》,又稱《金驢記》。民間故事也從豐富多樣的故事中獲取靈感,如凱爾特、日耳曼或北歐故事,*終,在這些民間故事之外,又衍生出更加具有文學性的作品,比如佩羅、多爾諾瓦夫人、格林兄弟等人的創(chuàng)作。當然也不能忘記歐洲之外其他地方的變形故事,比如《一千零一夜》、印度史詩或者世界各地的神話故事。
19世紀吸血鬼和狼人這兩個主題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吸血鬼源于中歐地區(qū)的古老宗教信仰,它慢慢影響了小說創(chuàng)作,之后則是電影熒幕。同樣,狼人也沒有料到自己會出現(xiàn)在一系列電視作品中,成為一種獨立的題材。狼人的出現(xiàn)要追溯到奧維德創(chuàng)作《變形記》的萊卡翁國王統(tǒng)治時期,自16世紀開始,在主張反對巫術的作品中,狼人始終與女巫勢不兩立。因此,歷史學家雷昂·梅那部雷阿 才會在1846年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如果把書寫狼人的作品全部收集起來,大概需要十只駱駝來背負!”如今,變形依舊是一個豐富而有力的主題,卡夫卡的《變形記》、尤奈斯庫的《犀!芬约艾旣悺み_利耶塞克的《母豬女郎》都是相關題材的作品。
在這種變形中,動物有時只不過是一些簡單的幌子,它們其實象征了人類的道德品質,雖然人的模樣不復存在。有些作品這樣描述神奇的變形:“……于是,青蛙變成了王子”或者“朱庇特 把伊娥 變成了小母!薄5,這些變形完全不符合自然規(guī)律,蝌蚪變成青蛙,蛹變成蝴蝶,這些才符合常理。
但是,動物與人類之間又不是毫無關系的。童話故事里,有時敘述者會對變形后的動物的新特征或者需要產(chǎn)生興趣:母鹿喜歡吃草,很難想象其原身公主會喜歡吃草。相反,真正的、可見的變形有時專指生命過程中身體的變化或者死而復生。就像博物學中其他種種現(xiàn)象,變形的前提是“相似性”,從而有可能構建一種不容置疑、自然而然的寓意。蛹變成蝴蝶成了形容人蛻變的一個平淡無奇的隱喻,就如同發(fā)芽的橡果*終長成了一棵橡樹。
-
一直以來,博物學都很關注變形的種種問題,其定義遠不是看起來那么簡單。所以,要是用這個詞來描述昆蟲,意義就很清晰,昆蟲會經(jīng)歷幼蟲期、生長緩慢期,比如蝴蝶、蜜蜂或者金龜子。蛹這一過渡形式*終實現(xiàn)了從幼蟲到成蟲這一深刻的變化,很容易將其看作一種變形。動物學家也用這個詞來形容蝌蚪變青蛙的這一過程,雖然這時的變化是持續(xù)不間斷的,但是,從水域到陸地的改變與“徹底”變形的昆蟲十分相似。
事實上,任何動物或者植物的生長都意味著一種變化,因為成長的生物自然會改變自己的外貌。如果從本源說起,也就是說從卵開始,變形必然會發(fā)生,因為沒有任何動物會保持*初的樣子(某些單細胞動物可能除外)。而且,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許多明顯的變化,無論是在卵內(nèi)還是卵外。因此,無數(shù)甲殼類動物在出生后會經(jīng)歷許多變形,這些變形在很長時間內(nèi)不為人所知,因為它們都發(fā)生在海洋深處,在微型動物中間。人類的胎兒與嬰兒差別也很大,所以我們也可以把胎兒的成長看作變形。
但是,我們一般都用這個詞來專指在自由狀態(tài)下而不是在卵內(nèi)或者在母體內(nèi)實現(xiàn)的深刻變化。動物的結構必然會發(fā)生改變,比如它們長出了腳或翅膀,或失去了某些組織器官。這種變化經(jīng)常伴隨著某種生命形態(tài)以及行為狀態(tài)的改變。大部分動物都可歸入其中,但是各自的變化過程又都迥然不同。以前,我們以為經(jīng)歷過變形的動物是“完美”的,比如,蝴蝶與毛毛蟲相比,幼蟲的狀態(tài)一般被看作一種低級的生命狀態(tài)。其實,幼蟲有時比成蟲擁有更加復雜的組織器官,比如某些寄生蟲,它們變形之后的樣子就像是裝滿卵子或者精子的袋子。
變形可以在某個階段完成,比如破繭成蝶的蛹,或者以更加緩慢的過程實現(xiàn),比如甲殼動物脫殼。脫殼與變形很相似:螃蟹從它以前的殼里脫離出來,就像蝴蝶破繭而出。以前我們通常把“變形”與“脫殼”這兩個詞對立起來,但是如果考察螃蟹的一生,脫殼顯然也屬于一種變形,只不過分成好幾個周期。
但是,我們不會用“變形”這個詞來描述動物季節(jié)性的變化,有時這種變化非常神奇,通常與它們的交配繁殖有關,比如鹿角的脫落與再生長或者雄刺魚變紅。不過,有些生物學家也會用這個詞來形容鰻魚的變化,它在某個階段會變色,即游入大海繁殖前的一段時間。這一微小的變化是因為甲狀腺激素的影響,就像蝌蚪的變形一樣,它會促使鰻魚離開池塘、穿過堅硬的泥土,*后到達河流。與鹿角的脫落不同,鰻魚的這一變化是不可逆的,但是,并不是那么令人驚奇。
我們并不關注動物季節(jié)性的換皮、換毛、脫殼或者動物從幼年到成年的變化。這些外貌的變化并不觸及它們身體結構的改變,所以與朱庇特的變形相似。朱庇特為了引誘勒達變成了天鵝,也可能是白熊,一旦他回到家就會脫去自己的皮毛再次變成人形,就像北極神話中那樣 。講故事的人有時會把“喬裝打扮”視作一種暫時的變形。
同樣,動物學家通常不會把性別的變化看作“變形”,這在魚類中很常見,而且這種變化有時也伴隨著外貌形體的改變。鱾是一種生活在歐洲海濱的小魚,當它變成雄性時,會呈現(xiàn)出火紅的顏色,我們把它叫作皇家鱾,而淺顏色的雌性鱾則被稱作普通鱾。但是在奧維德的作品中,從男人變成女人顯然屬于一種變形。盡管有許多共同點,但這個詞在大自然與文學作品中的意思并不完全一樣。
(精)超自然變形動物圖鑒 相關資料
戴羅勒是一個世界性的機構,在此次閱讀之旅中,它將成為新的奧林匹斯。在這里,泰坦和諸神都將進入這個“怪味書屋”,呈現(xiàn)演化的過程。
——路易·阿爾貝·德·布羅伊(戴羅勒商店店長)
卡米耶·讓維薩德的繪畫具有魔力,在他的筆下,達芙妮、蛇女美瑠姬奴、狼人、蜘蛛女、青蛙王子再一次出現(xiàn)在我們現(xiàn)代的世界中。
——路易·阿爾貝·德·布羅伊(戴羅勒商店店長)
戴羅勒從奇幻動物插畫集中得到靈感,構建了其獨有的、關于生物解剖的百科全書,人們可以借助它了解變形的奧義。憑借這部著作,戴羅勒“科學地”掀起通向超自然世界簾幕的一角,它就像科學讀本那般,向人們展現(xiàn)了變形中身體蛻變的每一個階段。
——路易·阿爾貝·德·布羅伊(戴羅勒商店店長)
(精)超自然變形動物圖鑒 作者簡介
讓-巴普蒂斯特·德·帕納菲厄(Jean-Baptiste de Panafieu),科普作家,自然科學教授,海洋生物學博士,為電視臺制作科普紀錄片,是科考項目的科學顧問,著有《恐龍與其他史前動物》《進化的偉大歷險》等五十多本關于自然與科學的 書。他最近被引進中國的一本書叫作《演化》。
- 主題:《博物學家》系列作者的第三部作品
《博物學家》系列作者的第三部作品。比起前兩部作品,作者這次從神話、史詩、小說、電影以及真實自然中汲取靈感,構建了一本關于超自然變形生物的百科全書。青蛙王子、月桂女神、蛇女、狼人、吸血鬼、半人馬甚至天使……不僅腦洞大開,還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了變形物種的每一個變化階段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