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作家和出版人

作家和出版人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10-01
開本: 32 頁數(shù): 292
讀者評分:5分3條評論
本類榜單:文學銷量榜
中 圖 價:¥37.2(6.0折) 定價  ¥62.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作家和出版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32607
  • 條形碼:9787020132607 ; 978-7-02-013260-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作家和出版人 本書特色

“我們的工作如果不是促進單純、偉大、自由的變革,那還會是什么?” 因為變革是一切偉大文學的動因。偉大的文學通過讓人不安而使人強大,偉大的文學講述現(xiàn)在曾經(jīng),也述說將來何為。 出版人總是身處這種沖突之中。主張社會變革的人即便不是先鋒,也是小眾,因為文化歷來就不屬于大眾,它屬于少數(shù)派,屬于富有,往往是一種偶得的幸福。誰主張改變,誰認為文化必須民主化,誰把文化理解為日常生活的人道化進程,誰就幾乎不可避免地陷入到與自身時代的沖突中,這句話特別適用于那些不追求暢銷書籍的出版人、那些為進步書籍出力的出版人。——西格弗里德·溫塞德

作家和出版人 內(nèi)容簡介

在《作家和出版人》中,溫塞德通過考察 黑塞、布萊希特、里爾克、瓦爾澤等德國作家的寫作史和出版史,生動闡述了作家和出版人的默契、合作、沖突與誤解,進而探討了出版人與生俱來的“角色沖突”,闡釋了文學對時代的意義何為,文學出版人的職責何為。
溫塞德堅信出版肩負的教育和變革的任務,出版人必須擯棄對極端與過度的偏愛,在想象和嚴肅的游戲中行事。出版人既順應潮流,又批判潮流,服務于“神圣的商品”(布萊希特語)——書籍。出版人的工作本質(zhì)可以概括為:為作品時刻準備著,為作家時刻準備著,為他作品中的創(chuàng)意時刻準備著,并幫助他取得影響。

作家和出版人 目錄

**章 文學出版人的職責

第二章 赫爾曼·黑塞和他的出版人

第三章 貝爾托德·布萊希特和他的出版人

第四章 萊納·瑪利亞·里爾克和他的出版人

第五章 羅伯特·瓦爾澤和他的出版人

展開全部

作家和出版人 節(jié)選

作家和出版人的沖突

作者和出版人之間時有發(fā)生的不愉快來源于出版人這份工作奇怪的兩面性。他必須——正如布萊希特所說——生產(chǎn)并且銷售“神圣的商品——書籍”,也就是說,他必須把思想和買賣捆綁在一起,使得文學家得以維持生計,出版商得以維持出版。1913年,阿爾弗雷德·德布林用他的方式描述了這一情形:“出版商用一只眼睛盯著作家,用另一只盯著讀者,但他的第三只眼——智慧之眼——總是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錢囊!

但是,思想加買賣這個公式未免以偏概全。按照拉爾夫·達倫多夫的描述,出版人具有“社會地位”,他的個人活動和經(jīng)濟活動具有公共職能。任何具有社會地位的人,必須滿足一定的期望。達倫多夫談到了“期望”中的“必為”、“應為”和“能為”。以出版公共書籍為己業(yè)的出版人特別受制于這些“期望”。他欲使文學成為可能,就需要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yè)。出版人根據(jù)自身的個性和特點(他是對這份職業(yè)的藝術層面、技術層面或者經(jīng)濟層面感興趣,還是對純粹的文學層面)產(chǎn)生了不同的身份認同。彼得·邁耶爾多姆在他的論文《出版人的職業(yè)理想和主要準則》中首次發(fā)展出一套出版人類型學。他立論道:“在制定出版人類型時運用族群認同的現(xiàn)象,相較于定然不恰當?shù)摹虡I(yè)/文化’模式,能更好地考量其不同動機! 出版人的地位是特殊的,因為他為企業(yè)行為承擔著思想上以及經(jīng)濟上的責任,因為他憑一己之力為這些書和他的企業(yè)擔保,不僅要承擔政治責任、道德責任、思想責任和法律責任,還要承擔全部經(jīng)濟責任。只要書籍還具有商品性,這樣的情況就會持續(xù)下去。作者和作為商品生產(chǎn)者的出版商交織在我們社會的經(jīng)濟中,只有當這個社會的結構改變了,書籍的商品性才能發(fā)生改變。但這是否值得期待,對此我們心存疑竇,因為我們目睹了現(xiàn)如今所謂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作家為了改變書籍的商品性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價,查禁、審查、自審、沉默,這一切并不鮮見。在此,我們已經(jīng)引入了第二個問題:一個像其他所有企業(yè)一樣以資本為組織、以盈利為目的的出版社,在多大程度上能生產(chǎn)出繼承偉大傳統(tǒng)、為弱勢群體發(fā)聲的文學,特別是那些明確反對利益*大化、反對毫無節(jié)制的增長、反對剝削我們生態(tài)基礎的技術和文明、支持新的個人基本權利的政治文學。出版商支持那些鞏固個人基本權利、使甘為鄰人做事的個體變得愈加強大的書籍,支持那些討論我們社會和經(jīng)濟的新形式、新理論的書籍,但他面對的是一個在經(jīng)濟領域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yè)。他出版主張不斷突破社會強制以獲得自我解放的書,同時作為一名企業(yè)家,他又必須強求效益和工作紀律。

這難道就是迪特爾·E.齊默爾所指的“出版人不能承受的角色沖突”嗎?、

出版人的角色沖突

我認為,出版人向來就必須承擔這種角色,包括那些反映或推動一個時代的文學、文化史發(fā)展的文學出版人。文學史向我們表明,貧瘠之年如鐵律一般緊隨詩意年代到來,那時,次要之物會粉墨登場。有的時代,作家肩負政治介入的責任,有的時代,作家必須踏上“通往內(nèi)心之路”。1830年后的德國文學,“青年德意志”的自由革命派作家尾隨浪漫派而至,隨后一個向內(nèi)的時代重新到來,直到*終又讓位于自然主義之潮。

在瑞士文學史中,我們能觀察到同樣的進程。裴斯泰洛齊在《林哈德和葛篤德》一書的前言讓我難忘:“告訴人民一些重要的真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本書愿為此嘗試作歷史奠基。”七十年后,年輕的凱勒在他的日記里寫道:“那些不把自身命運和公共團體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人是多么不幸,因為他不光不會尋找到安寧,反而會失去內(nèi)心所有的堅持,遭受人民大眾的鄙夷,宛如路中央的雜草!边是七十年后,準確地說是1914年12月14日,卡爾·施皮特勒在蘇黎世的一個行會大廳發(fā)表了影響深遠的政治演說,它引發(fā)了一系列充滿政治關鍵詞和人性思想的宣言,其中*美的一份宣言來自萊昂哈德·拉加茲的《新瑞士》一書,書中提到了“世界公民權”,并要求這種權利必須高于所有公民權。一晃又是七十年,馬克西·弗里施為了重建瑞士人的自我意識,考察并分析了瑞士神話。

1945年,爭結束后,當面臨重建家園的那一代人的震驚消散、創(chuàng)傷愈合后,文學變成了純粹的文學。這種新文學以沃爾夫?qū)げ栔x特的《在門外》一劇起頭,緊隨其后的是海因里希·波爾的短篇小說、君特·埃希和保羅·策蘭的詩。直到后來,文學和作家作為那場青年解放運動的先驅(qū)者和伴奏家,才日趨政治化。

當代的出版社必須從自身出發(fā),反思凡此種種的進程。出版人必須在心中劃清討論的界限,恰因我們德國人凡事都傾向于極端,無法獲得赫爾曼·布勞赫所言的“折衷式的激進”。恰因我們肯定了這個社會,想給予它改良的機會,所以我們必須出版那些傳播進步理論的書籍,以供人討論,因為現(xiàn)如今我們看到,在所謂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樣的討論是無法進行的:我們每天都能聽到作家和作品遭受打壓的新聞。索爾仁尼琴曾經(jīng)是,現(xiàn)在依然是個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例子。還有其他許多案例,比如羅馬尼亞作家保羅·格瑪,他在一次采訪中強調(diào),他希望他的書能重新在羅馬尼亞出版,當然,他不知道何時,他的哪些書能得以出版,能印多少。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曾通過法律手段獲得了布萊希特遺作的出版權,但直至1977年,它甚至連蘇爾坎普出版社早已出過的文章都沒出全。有些出版人希望只出版文學作品,卻發(fā)覺自己受旗下作家牽連,也被卷入到了政治漩渦中。不管是帕爾姆、葛申還是科塔,出版人總是身處這種沖突之中。主張社會變革的人即便不是先鋒,也是小眾,因為文化歷來就不屬于大眾,它屬于少數(shù)派,屬于富有,往往是一種偶得的幸福。誰主張改變,誰認為文化必須民主化,誰把文化理解為日常生活的人道化進程,誰就幾乎不可避免地陷入到與自身時代的沖突中,這句話特別適用于那些不追求暢銷書籍的出版人,那些為進步書籍出力的出版人。

資本主義經(jīng)營方式和出版進步書籍并不抵牾。因為人們應該想到,一家以資本主義為經(jīng)營模式的出版社若能致力于澄清個體的心靈發(fā)生結構和社會的發(fā)生結構,從而對它的自身基礎進行反思,那么客觀來說,它對社會的進步所做的貢獻是要大過由于自身基礎就放棄進步的行為,這種自身基礎能使它產(chǎn)生影響,而這種影響能通過改變個人進而有機地改變社會本身。里爾克(在1915 年6 月28 日的信中)寫道—— 這句話會讓沒有讀過里爾克作品的人大吃一驚——“我們的工作如果不是促進單純、偉大、自由的變革,那還會是什么?” 因為變革是一切偉大文學的動因。偉大的文學通過讓人不安而使人強大,偉大的文學講述現(xiàn)在曾經(jīng),也述說將來何為。

作家和出版人 作者簡介

西格弗里德·溫塞德( Siegfried Unseld),20世紀德國重要的出版人之一。1924年生于德國南部的烏爾姆,1941年應征入伍,擔任海軍無線電報員。“二戰(zhàn)”結束后,受黑塞《悉達多》的影響,決心投身文學,遂考入圖賓根大學,并于1951年獲得博士學位。
1952年,經(jīng)由黑塞的推薦,溫塞德加入蘇爾坎普出版社。1959年彼得?蘇爾坎普去世后,溫塞德領導蘇爾坎普成為德國經(jīng)典、多元、進步的出版社,并在1963年收購了島嶼出版社。溫塞德秉持冷靜而熱忱的出版理念,出版德語世界重要的作家,如 赫爾曼?黑塞、貝托爾特?布萊希特、馬丁?瓦爾澤、萊納?瑪利亞?里爾克、托馬斯?伯恩哈德、彼得?漢德克等的作品。蘇爾坎普出版社也堅定地出版推動時代思想進步的哲學思想類圖書,其出版的西奧多?W.阿多諾、馬克斯?霍克海默、赫伯特?馬爾庫斯、沃爾夫?qū)?科朋等的作品也早已有定評。
溫塞德以其博學、冷靜、務實、清醒和理想主義,深刻改寫了20世紀下半葉德國的出版和教育版圖。其亦著有 《與赫爾曼?黑塞的通信》《歌德和他的出版人》 《黑塞及其作品的影響史》等。
2002年,溫塞德在其位于法蘭克福的寓所去世。

譯者簡介:盧盛舟,慕尼黑大學德語文學博士,現(xiàn)任教于南京大學德語系

商品評論(3條)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