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讓每一寸土地都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30981
- 條形碼:9787549630981 ; 978-7-5496-309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讓每一寸土地都美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作者鄉(xiāng)土散文60篇。作者用白描的手法、誠實的敘述、細膩的表達、非虛構的內容,滿懷深情地書寫了楚國發(fā)祥地——鄂西北荊山城鄉(xiāng)的真實圖景——那些看似一條山間的小路,看似一朵林間的小花,看似一個美如人間天堂的錦繡山鄉(xiāng),看似一個個平凡村落與城鎮(zhèn)的一景一物等等,雖非鄉(xiāng)村物事的重大題材,但卻客觀、真實、準確地記錄了作者的所愛所思以及對城鄉(xiāng)滄桑變化的感懷。
讓每一寸土地都美 目錄
目錄 001
**輯 用腳步去鄉(xiāng)村行走
秋日霧晨,我拾到一首小詩 / 003
山中平川 / 005
穿行歌山 / 008
故溪的重量 / 012
皮家坡之憶 / 014
故鄉(xiāng)的“玉笛” / 018
十二里半 / 021
一個有村志的村子 / 024
沮河源頭馬坡行 / 028
又上黃龍觀 / 032
草原在南頂 / 037
用腳步去鄉(xiāng)村行走 / 041
堯治河的樹 / 050
南河岸邊觀音溝 / 055
茅山巖探礦印象 / 061
第二輯 徒步古城外
山城店名詠嘆調 / 067
南城北市“商”似錦 / 070
探訪臨江仙 / 072
蛋酒· 米窩 / 075
徒步古城外 / 079
古城四樹 / 082
家鄉(xiāng)那城 / 090
搬來龐公住 / 098
大美襄陽 / 103
住過的房子 / 110
第三輯 稚拙的步履
我的老師媽媽
—寫給母親八十華誕 / 119
見曉蘇 / 127
天上有三個月亮 / 134
構筑
—魏琦素描 / 136
捉蜈蚣的孩子 / 139
稚拙的步履 / 141
童言味覺 / 144
祝你一路過關 / 146
難忘“蘿卜丁飯” / 148
“灑了心疼”
—寫在外婆誕辰一百周年之際 / 151
家有靈龜 / 154
高中畢業(yè)三十年 / 158
黨校不了情
—我的三次黨校學習瑣記 / 162
有緣那片山水
—我的堯治河記憶 / 167
漂移在故鄉(xiāng)里 / 178
故園有痕 / 193
水田瑣憶 / 203
第四輯 讓每一寸土地都美
引擎之力
—記小水電給?悼h帶來的經濟變化 / 211
飛流吐珠繡山鄉(xiāng)
—?悼h實現農村初級電氣化掠影 / 214
一個新型茶鄉(xiāng)的崛起
—店埡鎮(zhèn)發(fā)展茶葉生產紀事 / 218
綠色旋律
—?悼h發(fā)展綠色企業(yè)見聞 / 224
冰霜磨煉后 能開天地春
—記我國**個野生蠟梅自然保護區(qū) / 229
滿眼蔥翠 秋實盈枝
—小記?盗痔卣淦 / 232
大山通途 / 234
“龍”騰縣躍
—湖北省?瞪絽^(qū)記變 / 241
一切為了群眾
—?悼h堯治河村調查紀實 / 247
讓每一寸土地都美
—保康縣堯治河村踐行“四個著力”、實現共同富裕紀事 / 265
第五輯 記憶不會遠去
茶鄉(xiāng)魂 / 289
莫道桑榆晚 余霞尚滿天
—記共產黨員、退休干部尚宗光同志 / 292
望糧山上望蒼翠
—記湖北省人大代表、望糧山村黨支部書記鄭興壽 / 297
他,遂宏愿而去
—記已故全國農村電氣化先進工作者田國基 / 301
追憶劉代啟同志 / 304
記憶不會遠去
—追憶李遠繼同志 / 313
懷念岳父 / 324
送二叔走路 / 334
后記 / 338
讓每一寸土地都美 節(jié)選
序 001 序 讀完郝敬東先生囑我作序的書稿《讓每一寸土地都美》,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靜。我為書稿中所記錄描述的史稱“九州之險”的鄂西北荊山深處,黨和人民一起幾十年來始終不懈為改變城鄉(xiāng)面貌史詩般的壯麗畫卷所深深打動。他們思痛定,籌長遠,聚民心,匯民智,斗貧窮,求發(fā)展,轉方式,調結構,固農本,利民生,奔小康,保環(huán)境,促和諧,樹文明,思長治,謀久安……不靠玉皇,不靠龍王,靠黨和人民磐石一樣的團結,靠百折不回的實事求是,靠勇往直前的真抓實干,靠水滴石穿的不拔堅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群眾中,令荊山開道路,讓石頭獻珍寶,挽流水成烈焰,使九溪吐驪珠,篳路藍縷,發(fā)憤圖強,硬是從那一片窮鄉(xiāng)僻壤的危巖巉石之中,燃出一派火紅的壯美涅槃! 《讓每一寸土地都美》共收錄了作者的六十篇散文,雖然分為“用腳步去鄉(xiāng)村行走”“徒步古城外”“稚拙的步履”“讓每一寸土地都美”“記憶不會遠去”五輯,但細閱作品,你會發(fā)現它們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而是一個充滿情感的整體。它細膩的筆觸,滿含作者這個大山之子、荊山之玉的無限真情,字里行間流溢著作者的深摯感恩之心。作者多以“側筆”行文,感情別具厚重、徹入骨髓,讓我們看到了荊山深處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狀貌,體會到那里的生靈曾經濃郁又縹緲得像山霧一樣的清麗與溫情;讓我們看到了歷史悠久、代富人杰的襄陽之“古”,看到了熱氣騰騰、蒸蒸日上的襄陽之“今”;看到了荊山人民世代傳承的勞動智慧;看到了媽媽勤儉節(jié)約,任勞任怨,孝老教子,從善如流的天高地厚的恩;更看到了大山深處打造“中國十大幸福山村”的一份生動樣本—堯治河脫胎換骨的變遷,對這個三地接壤、偏僻閉塞、三十年前“吃糧靠供應,用錢靠救濟”的極貧村,在其經過三十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把村子建成“中國十大*美鄉(xiāng)村”、“中國十大幸福山村”、“中國*美休閑鄉(xiāng)村”、國家生態(tài)旅游示范區(qū)、“國家綠色礦山”的歷程中,作者三上堯治河,一次比一次深入地總結“堯治河精神”,一次比一次有影響地宣傳“堯治河精神”,讓“堯治河精神”發(fā)揚光大。還有作品里的一幅幅圖景、一個個我們多么熟悉的剪影—父親、母親,孩提的我,外公外婆和我的叔;還有“三龍齊舞”的擘畫者劉代啟,深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者李遠繼;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領頭雁孫開林,獻身農村小水電建設事業(yè)的田國基……一個個,一串串,一點點,一大片……那是怎樣的一批改變山鄉(xiāng)面貌的踐行者啊,那又是怎樣的一個個值得稱頌的人民好公仆啊—不老的荊山,一幅幅*新*美的圖畫正是他們精心所繪!先后擔任?悼h縣委書記的劉代啟和李遠繼曾是作者的老上級,在隨同他們做調研、訪貧困、解難題的過程中,作者親眼見證了一級黨組織的書記在落實黨的政策、關心山區(qū)群眾、帶領保康發(fā)展方面所付出的艱辛努力與無私奉獻。作者真實記錄的兩位書記樸實、務實、扎實的人格魅力,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氨杩梢援斊,遠望可以當歸”,兩位可敬的故人值得我們永遠懷念,對他們的記憶不會遠去。 郝敬東先生在縣委辦公室、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三十五載,甘做機關“碼字匠”三十五載,他起草講話、匯報、致辭等各類公文,他撰寫社會經濟發(fā)展調研報告,他通過文字表達思想、研究問題、資政建言……這需要一種堅守,需要一種擔當,更需要一種責任。寫公文,他卻不放棄自己寫散文的愛好,從理性思維轉換到形象思維,經年累月,集腋成裘。可以說,《讓每一寸土地都美》是他大半生奮斗的結晶,是他大半生經歷的寫照。 讓每一寸土地都美!作者說得多么好。蛔屆恳淮缤恋囟济,不只是集老、窮、邊、險于一身的?等嗣竦男脑! 在 山泉水清如冰,筆底毓秀凝衷情!書稿中所吐露的那一派火熱的生活,絲毫也掩不住作者敘述文字的泥土芬芳,那荊山當地的語言,當地的人情,當地的風物,當地的根本,作者手足仿佛繞著荊山的云路,血脈仿佛攀拊著荊山的心臟跳動,胸膺貼著荊山肺腑的呼吸,魂夢隨著荊山云霧繚繞卷舒……那一片魂牽夢繞的土地! 素昧平生,并不影響我從書稿中認識郝敬東先生,因為我們的心靈是相通的。 是為序。 項純丹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輯 用腳步去鄉(xiāng)村行走 001 **輯 用腳步去鄉(xiāng)村行走 秋日霧晨,我拾到一首小詩 濃霧,乳白的濃霧,把這秋日的清晨包裹得分外嚴實。 霧中的山徑是潮潮的,霧中的曠野是潤潤的;晶瑩瑩的露珠在漸趨枯黃的草葉上顫悠悠地晃蕩,似乎剛剛落過了一場小雨。 走過滑溜溜的小橋,我沿著溪畔古老的石堤,像每天早晨那樣跑步—我跑啊跑,溪水嘩嘩地鼓掌:“加油,加油!” 我跑啊跑,溪畔柳梢上的小鳥似在對我講:“歇歇再跑,歇歇再跑!”溪水經了濃霧的映襯,顯得更加澄澈。 小鳥呢,我不知它落在哪根枝梢上對我鳴叫,心里委實感謝它對我的關照。 也是累了,歇下腳步。霧中,百步以外的景色難以覓見。而耳畔的聲音卻彼此起伏—呵,不只有溪水潺潺,不只有鳥兒婉轉,那小溪兩岸的責任田里,秋播的人們比我起得更早— 在霧中吆喝耕!鞍取赀辏“取赀!” 在霧中粉碎坷垃—“沙……噗噗!沙……噗噗!” 在霧中擔肥送糞—“吱……呀呀!吱……呀呀!” 在霧中笑語歡聲—“哈……嗨喲!哈……嗨喲!” 聽著這糅雜著快樂的晨霧小曲,聽著這饒有情趣的勞動樂章,我的眼睛瞬息攝下了一幅幅生動畫面—糞堆在霧中消失了。田野在霧中平整了。泥土在霧中酥軟了。種子在霧中綻芽了。大地在霧中更新了。人們在霧中歡暢了…… 那高卷褲管掌犁的漢子,那腰圍護裙忙施肥的嬸子,那勁頭十足攏麥行的小伙兒,那纖手輕揚丟豆種的姑娘,那打土坷垃的老人……一幅幅畫面,一處處景致,一個個人影,一張張笑臉,一雙雙巧手……往我心里奔涌,在我腦海里跳躍,定格,特寫,停留……我的心底升騰起一種熾熱的祝!f稼人啊,如今,你們迎來了希望的春天,已經成為土地真正的主人,勞作的汗水再也不會白流,辛勤的耕耘再也不會空手,你們一定會使責任地更加厚實,更加肥沃,在希望的田野里收獲甜美的生活! 是的,過去,你們有過毀林開荒的損失、有過“割尾巴”的遭遇、有過難耐的饑寒,甚至有過苦難的歲月。但這一切,都已煙消云散,不再會有后患,不再會有余悸。 如今,在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陽光下,在你們心愛的責任田里,播下艷春,收獲金秋—土地,一定會豐厚地回報你們的希望…… 在這秋晨的濃霧里,我聽到了一種聲音,那是莊稼人奮進的腳步聲,那是莊稼人激昂的歡呼聲;在這秋晨的濃霧里,我看到了一種希望,那是莊稼人擺脫貧困的希望,那是幸福生活就在明天的希望…… 在這霧晨里,在我家鄉(xiāng)的田野里,我拾到了一首小詩。 看啊,濃霧在隱退,化作晨空的一抹朝霞。一輪鮮紅的太陽,升起來了! (稿于1982年10月,原載1982年第4期《神農架》文藝季刊) 山中平川 來到曾經生活過的山中平川,躺在河岸綠茵如毯的螞蟻草上,聽沿岸蛙聲起伏,看藍天燕雀掠影,聞油菜花兒釋放的馨香……腦海里漸漸映現出少年時的一幅幅生活畫面— 是河里涌流洋芋葉子水(半混濁半清澈的春水)的季節(jié),經了冬霜的深山里的枯草敗葉,乘上**只春汛的舟車,在河里歡快地隨波逐流。河面上的木板橋,原是在銜接處鑿眼用篾繩一塊塊結牢了的,此時,一改一冬半春橫跨兩岸的英姿,溫順地泊于彼岸,伴隨著柔風軟浪輕詠著古老的歌謠。 山中平川的**個春汛很有耐性,往往要延續(xù)兩到三天。它不像夏日洪流那樣暴躁,也不似秋水那般浩大,乍暖還寒,卻也給過渡人帶來不便。 周末,我隨父親去*寬的那段河面,看他照護自己的弟子—我的同學們過渡。父親做初二(2)班的班主任,這個班的一部分學生家住河那邊高山。為此,平川娃常笑他們“旱鴨子”;為此,每逢河水發(fā)胖的周末,父親總要護送他們過河。 父親把褲管綰至大腿根部,腳穿一雙咖啡色的老式塑料涼鞋,與幾名大個兒男生把小個頭及女生一個個背過河去。待送完*后一個學生,對岸二十多雙純樸的眼睛又目送父親蹚過河來。末了,振臂高呼“難為老師”。那剛脫童音的聲調,朗讀課文一般地齊整。這時,我看見父親因在河水中浸了大半個時辰而些微顫抖的嘴唇和那張清癯的面孔,是那樣的慈祥、愉悅、生動…… 初夏布谷鳥的歌聲催熟了麥浪。那個時候講究學農結合,學校照例要放一禮拜夏忙假,老師照例是要去義務支農的。 父親對我嚴,他并不讓我到十里外的母親所在的小學消閑,而是把我?guī)У浇瘘S的麥地,讓我經受熱浪洗禮。我學著老師和農人們的招式,叉開雙腿,弓腰揮鐮,汗自然多,腰自然酸。半天下來,兩只前膀更被麥芒扎成了一片片紅斑,汗水一浸,那鉆心的疼痛不亞于燒傷。一位姓張的阿姨對父親說:“讓東東下午別來了!备赣H連沉吟也沒有:“孩子正長身體,鍛煉鍛煉好!”于是,下午麥地教師們的中間,仍有一個少年的身影。自然,勁頭是沒有上午的足了。 當太陽挨近平川西山的峰巒,我們這塊從四邊開鐮的數十畝大田,人頭攢動,一片歡聲笑語。這時的我已坐在麥捆上用麥稈制作好了兩支麥笛。忽然,那邊合圍到一處的人群,響起了一陣陣“逮住逮住”“打死打死”的喊聲。我奔過去,發(fā)現好幾個大人手中提著正踢騰的野兔,麥茬上則赫然躺著幾條帶血的“土不呆”(一種毒蛇)。父親告訴我,這是山中平川收麥常有的“特別節(jié)目”—割麥人先圍田,隨著收割面積的縮小,兔、蛇或田鼠便成了甕中之鱉。 山中平川的農人愛戴“公家人”,他們把野兔送給了教師。收工路過農舍,更有大嬸大娘送些剛熟的杏、桃。自然,滿心歡喜的要數我了。我愛吃那酸甜可口的平川杏,一掰兩瓣,杏仁落地的工夫,一瓣已送入口中……父親卻說:“東東,桃飽杏傷人,多吃些桃子吧! 秋的天空無際的碧藍。田野上稻谷收盡,田渠中泥鰍正肥。 星期天,我與父親匯入撮泥鰍的行列。我們的撮魚工具是盛農家肥用的篾筐。父親讓我執(zhí)掌筐把,他從丈余開外的田渠里用腳左右攪和著前行,待至篾筐處,他和我合手猛然提起篾筐再倒扣至渠埂外,污泥中必有五六條蹦跳的泥鰍……傍晚,我們的收獲雖不如農家孩子們的專用漁具撮得多,但連泥帶水也總有五六斤重。 母親和妹妹已在家中化好了鹽水正等我與父親。泥鰍命長,大部分還活著,我和妹妹把它們傾入鹽水盆里,只聽泥鰍打著響鼻,一會兒便將肚里的泥漿吐盡了。月亮升起來了,母親燒開了油鍋。泥鰍拖面下鍋,那香味引得我與妹妹直咽口水,母親讓我倆嘗了,說:“去幫爸叫叔叔阿姨來!蔽覀冿L似的出門,幫父親叫來了住校的叔叔阿姨。剛好一桌,菜并不多,油炸泥鰍自然是主菜,叔叔阿姨給我和妹妹夾了滿碗,我們便端出去看月消受,屋里則傳出了父親與叔叔們“杠子、老虎、雞啄蟲”的酒令及母親和阿姨們清脆的笑聲……冬 ,山中平川卻不落雪。冬陽下,平川真暖和,至今難忘。 (稿于1990年5月,原載1995年12月24日《亞太經濟時報》副刊,獲全國“我的人生”散文征文三等獎,收入香港新世紀出版社《我的人生》一書) ……
讓每一寸土地都美 作者簡介
郝敬東 1962年6月出生,湖北省?悼h人,長期從事黨委機關公文寫作,撰寫發(fā)表社會經濟發(fā)展調研報告120余萬字,業(yè)余喜愛散文創(chuàng)作,現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襄陽市史志研究中心主任。有70余萬字散文、雜文、報告文學作品,散見于《中國報告文學》《中國散文家》《芳草》《政策》《人民日報》《人民政協(xié)報》《中國水利報》《羊城晚報》《民主與法制報》等報刊。著有游記散文集《西路蒼!。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