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05-01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424
讀者評分:5分3條評論
本類榜單:傳記銷量榜
中 圖 價:¥38.2(4.9折) 定價  ¥7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2595945
  • 條形碼:9787532595945 ; 978-7-5325-9594-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傳主杜甫——當之無愧的中國*偉大的詩人
“唐代戶籍警”陳尚君教授云:“和許多詩人比較,杜甫在中國詩歌史上處于**第二的位置沒有問題!薄丁八脑娛侨松(jīng)歷的一個心靈史”》(《東方早報》2012年4月27日“讀書頻道”專訪) 又云:“對他(杜甫)的研究絕不會過時,他在中國詩歌史上是豐富有變化的,他的詩歌里面有自己也有國家,和以前所有詩人不同之處在于,他的詩是他所有人生經(jīng)歷的一個心靈史,他的詩歌是他在人生困境狀態(tài)下,竭盡了所有詩歌變化的能事,你能體會到杜甫的詩歌*主要的是寫他自己。” 又云:“從總體看,李白和杜甫,上世紀30年代就有一個總結(jié),就是說李白和杜甫是承前啟后的,李白是承前,是六朝古體樂府詩歌以來的*高峰,而杜甫更具有開啟后來的意義。杜甫打開了新的詩歌世界。” 又云:“如果把杜甫和李白相比較,他更為生活化,在他父親做官家庭收入穩(wěn)定的時候,杜甫就是一個有學問的紈绔子弟,但是他父親一死,他的生活一下子就很嚴峻,自己尋求生活。他也做過很多委屈自己的事情,比如巴結(jié)權(quán)貴,但他是很冷靜地看待自己和周圍世界的。杜甫是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熱愛國家的人物。” 作者洪業(yè)——才兼文史天人際,教寓溫柔敦厚中(余英時賀洪業(yè)八十壽辰詩句)
胡適特別致敬的燕京大學參與籌建者、燕京大學教務長,《燕京學報》創(chuàng)辦者。“(我)特別要向洪業(yè)博士致敬:他建立燕京大學的中文圖書館,出版《哈佛燕京學報》,而且創(chuàng)辦一項有用的哈佛燕京引得叢書,功勞特別大。”——胡適
余英時視之為可與顧頡剛齊名的史學家!昂、顧兩位先生恰好代表了“五四”以來中國史學發(fā)展的一個主流,即史料的整理工作。在這一方面,他們的業(yè)績都是非常輝煌的。以世俗的名聲而言,顧先生自然遠大于洪先生;‘古史辨’三個字早已成為中國知識文化界的口頭禪了。但以實際成就而論,則洪先生決不遜于顧先生。”——余英時 著名海外傳記作家陳毓賢女士據(jù)其生前錄音,撰成《洪業(yè)傳》,述其傳奇一生。
作者鐘情于杜甫其人其詩,于杜甫傳記的書寫中寄寓個人感情,幾乎有失學者的客觀,但無妨此傳成為經(jīng)典之作。 英文原書——迄今為止仍被公認是英語世界中關(guān)于杜甫研究的*重要作品
哈佛大學出版社1952年出版,迄今為止仍被公認是英語世界中關(guān)于杜甫研究*重要作品。繼中譯本出版后,哈佛大學出版社于2014年再印新版,經(jīng)典重放光華。
洪業(yè)是史學大家,著作等身,但他那本英文著作《中國*偉大的詩人杜甫》仍是他在漢學界**影響的一本杰作。” ——白先勇
2020年BBC同名專題紀錄片《杜甫:中國*偉大的詩人》重點參考傳記作品。
洪業(yè)先生平生唯*專書著述。
全書引杜詩達374首,融合史事,力求考實詩人生平蹤跡。 譯者曾祥波——自海外引進《杜甫:中國*偉大的詩人》的功臣、擔綱中譯的不二人選北京大學文學博士。曾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一麥迪遜分校東亞系作訪問學者。現(xiàn)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著有《杜詩考釋》《宋詩史釋》等。 譯者深入研究杜詩,熟悉杜集版本源流,致力于杜詩宋元注本的鉤稽整理,具有深厚的專業(yè)基礎。在美訪學期間發(fā)掘洪業(yè)此書,致力于引進中國,研譯相得,是擔綱中譯的不二人選。
2020年BBC同名專題紀錄片《杜甫:中國*偉大的詩人》四位受訪專家之一,與哈佛大學宇文所安等一道向世人介紹杜甫其人其詩及洪業(yè)此傳。 梁文道“開卷八分鐘”節(jié)目重點推介。
復旦大學中文系陳引馳教授特別推薦。
中譯本初版已近十年,今再次推出全新修訂版。
版式全新改造,改進所引374首杜詩編號方式,方便讀者參照閱讀。
新增據(jù)英文原版制成的“杜甫行跡圖示”,概觀中國*偉大的詩人一生活動范圍。
選錄洪業(yè)英譯杜甫巔峰之作《秋興八首》,中英對照,可資賞鑒。

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內(nèi)容簡介

此書為民國間燕京大學學者洪業(yè)在哈佛講學期間所作杜甫傳記,為洪業(yè)生平惟一的專書作品,堪稱經(jīng)典。此次推出全新修訂版本。

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目錄

自 敘
引 論 “天吳在紫鳳,顛倒在短褐”
**章 “記一不識十”
公元712-735年
長安——吳越
杜甫詩[1]

第二章 “快意八九年”
公元736-745年
長安——兗州——偃師——洛陽——陳留——兗州
杜甫詩[2]-[13]

第三章 “騎驢三四載”
公元745-749年
長安
杜甫詩[14]-[25]

第四章 “陵厲不飛翻”
公元749-752年
長安
杜甫詩[26]-[43]

第五章 “故山歸興盡”
公元752-755年
長安
杜甫詩[44]-[59]

第六章 “東胡反未已”
公元756-757年
奉先——長安——鳳翔——三川羌村
杜甫詩[60]-[89]

第七章 “萬國兵前草木風”
公元757-758年
長安——華州——洛陽——華州
杜甫詩[90]-[115]

第八章 “一歲四行役”
公元759年
秦州——成州同谷——劍州——漢州
杜甫詩[116]-[160]

第九章 “此生那老蜀”
公元760-762年
成都
杜甫詩[161]-[222]

第十章 “何地置老夫?”
公元762-766年
梓州——綿州——漢州——梓州——閬州——梓州——成都——戎州——忠州——夔州
杜甫詩[223]-[267]

第十一章 “夔子之國杜陵翁”
公元766-768年
夔州
杜甫詩[268]-[337]

第十二章 “孤舟增郁郁”
公元768-770年
夔州——江陵——岳州——潭州——衡州——耒陽——潭州
杜甫詩[338]-[374]

結(jié) 語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索 引

附錄
一 注疏卷自敘
二 我怎樣寫杜甫(洪業(yè))
三 再說杜甫(洪業(yè))
四 洪業(yè)英譯杜甫詩選(《秋興八首》中英對照)

洪業(yè)及其《杜甫:中國*偉大的詩人》(代譯后記)
初版補記
再版說明
第三版后記
展開全部

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節(jié)選

詩人的生活通常由三個“W”組成 在杜甫的所有作品中,這一首(《即事》)是專門寫給舞女的。我將其選入是為了表現(xiàn)杜甫生活的另一個方面。據(jù)說詩人的生活通常由三個“W”組成:酒(Wine),女人(Women)和文字(Words)。其他詩人可能如此,但杜甫不是。杜甫的三個“W”是:憂慮(Worry),酒(Wine)和文字(Words)。盡管他對美有著深切的欣賞,也包括美麗的女子,但從來沒有證據(jù)表明他和女性的關(guān)系超過了社會所規(guī)定的界限。盡管杜甫多次在詩中感情深摯地提到他的妻子,但他從未為她寫過一首情詩。他為人一貫實誠可敬,無論在個人生活還是在公共生活中都是如此。 (P226-227,第十章“何地置老夫”) 洪業(yè)筆下的“安史之亂” / 《長安十二辰》之后李泌做了些什么?(摘自第六章“東胡反未已”) 安祿山叛亂始于 755 年 12 月 16 日。安祿山的托辭是要清君側(cè),矛頭指向長安的首相楊國忠。叛軍,據(jù)說有 200 000 人之眾,從范陽出發(fā),一路南下;河北州郡望風披靡,不戰(zhàn)而降。 明皇此時正在京城東邊的華清宮,直到 12 月 22 日才得到叛亂的準確消息。兩天之后,安西節(jié)度使封常清受命出發(fā),由長安前往東都洛陽,計劃阻止叛軍的推進。幾天之內(nèi),跛足的封常清征召了60 000人,建起洛陽防御體系,搗毀了東邊 27 英里之遙的河陽橋,以切斷安祿山軍隊從河內(nèi)越過黃河的北進通道。 12 月 28 日,皇帝返回長安,處死安祿山的兒子安慶宗,并下令安慶宗的妻子,皇室的一位公主(榮義郡主)自裁。安祿山的兄弟,朔方節(jié)度使安思順,被召回京城,給了一個虛銜。而空出來的指揮位置被交給朔方右兵馬使郭子儀,此人后來成了唐王朝*重要的捍衛(wèi)者。衛(wèi)尉卿張介然被任命為河南節(jié)度使,掌管以陳留為首的十三州郡。從此,遂開內(nèi)地設立節(jié)度使軍鎮(zhèn)的先例,隨著時間推移,整個唐帝國都被節(jié)度使軍鎮(zhèn)所覆蓋。12 月 29 日,老將高仙芝被任命指揮一支剛由皇帝私人府庫出資招募而成的軍隊。756 年1 月 7 日,高仙芝帶領(lǐng)這支匆匆組成?紀律渙散的 50 000 人部隊東進。部隊駐扎在位于潼關(guān)以東 67 英里的陜郡,而潼關(guān)正好扼制住通往京城的道路。 其間,安祿山從范陽一路向西南方向進犯(差不多類似沿著現(xiàn)在的京漢鐵路線),于756年1月8日,抵達靈昌,在此渡過黃河。1月12日,安祿山占領(lǐng)陳留,為了替被處死的兒子報仇,他處死了節(jié)度使張介然,屠殺了一萬名投降的官員和士兵。繼而由陳留向西進犯,1月18日占領(lǐng)洛陽并將之洗劫一空。封常清帶領(lǐng)他的殘馀部隊退至陜郡,并勸說駐扎在此地的高仙芝放棄陜郡,退守潼關(guān)。 ……在潼關(guān),兩位主將,高麗人高仙芝和跛腳將軍封常清,齊心協(xié)力鞏固捍衛(wèi)京城大門的防御。但是監(jiān)軍邊令誠,一個宦官,向皇帝進讒言說這兩人貪污軍糧?對叛軍無能為力;实塾谑鞘跈(quán)給這個宦官,在 1 月 24 日將二人處斬,而尚在病榻的哥舒翰被派遣鎮(zhèn)守潼關(guān)。反叛的安祿山這時本應乘著唐帝國防守的士氣潰散,把全部兵力集中起來攻下潼關(guān)。但他一進入東都洛陽之后,就匆忙自立為皇帝,于 2月 5 日,農(nóng)歷的新年這一天,登上皇位,國號大燕,并任命群臣。 此外,在安祿山剛一離開東北,他的后方就出了麻煩。一度投降安祿山的常山太守顏杲卿,會同其堂弟平原太守顏真卿,反正抗擊叛軍,至 1 月 28 日,殺死和俘獲安祿山叛將,恢復了河北二十三郡中的十七郡。常山郡地位尤其重要,因為它掌控了土門,這是穿越太行山脈的一條狹窄通道,而西部的朝廷軍隊可以由此增援。安祿山不能讓自己的后方受到威脅,他派遣自己*得力的將領(lǐng)史思明東進,破滅后方反抗。他命令副將崔乾祐駐軍陜郡,向西進攻潼關(guān)和長安。 叛將史思明于 2 月 12 日攻陷常山,太守顏杲卿被執(zhí)往洛陽寸磔而死。但在史思明攻陷東北部的反正州郡之前,唐王朝*重要的捍衛(wèi)者——郭子儀,已經(jīng)向朝廷推薦了他的副將之一李光弼,此人隨即 被任命為河東節(jié)度使,帶領(lǐng) 10 000 名兵士從朔方啟程,征討河北。3 月 20 日,李光弼再次收復常山。史思明立即回頭反撲,于是從 3 月12 日開始展開了一場持續(xù)數(shù)周的消耗戰(zhàn);郭子儀率部穿越土門關(guān),加入了李光弼的常山戰(zhàn)役。兩人麾下的步?騎兵號稱 100 000 人之眾,其中不但有漢族士兵,也有回紇戰(zhàn)士。在多次小規(guī)模戰(zhàn)斗之后,他們決定在 7 月 1 日在常山東部地區(qū)對史思明發(fā)起一次殲滅戰(zhàn)。據(jù)說這次殲滅戰(zhàn)中有 40 000 名叛軍被消滅,1 000 多人被俘。 進而許多河北州郡殺死叛軍指派的官員,反正歸唐。例如平原的顏真卿,北海的賀蘭敬明,東平的吳王李祗,睢陽的許遠,潁川的來瑱(綽號“來嚼鐵”),南陽的魯炅,扼制了叛軍進一步向東部?東南部和南部的進犯。此時仍在洛陽的安祿山據(jù)說十分焦慮。他斥責那些不滿足于等待唐帝國治下的升遷機會?從而攛掇他造反的謀士們!叭陻(shù)年教我反,以為萬全。今守潼關(guān),數(shù)月不能進,北路已絕,諸軍四合,吾所有者止汴?鄭數(shù)州而已,萬全何在?”這段話可能是史家杜撰的安祿山之語。但是,它很好地描述了當時的軍事形勢。因此,嚴謹可信的《資治通鑒》(1084 年)將其載入,我們在談到杜甫詩歌所涉及的該時期政治?軍事事件時,一般都以此書為依據(jù)。 郭子儀和李光弼的戰(zhàn)略意圖是,哥舒翰部隊僅僅據(jù)守潼關(guān)天險,不必與叛軍出戰(zhàn),而他們自己的部隊則直搗范陽。當安祿山麾下的叛軍將士意識到他們的故土和家人處于朝廷軍隊的控制之下,他們將潰散開來,而整個叛亂將結(jié)束。 不幸的是,在哥舒翰和楊國忠之間出現(xiàn)了嫉妒和猜疑,楊國忠在皇帝面前抱怨說哥舒翰過于怯懦,面對陜郡不到 4 000 人的叛軍疲憊之師而不敢出擊;实鄄⒉涣私膺@種疲憊的表象是叛軍將領(lǐng)偽裝 的,他一再派出宦官催促哥舒翰出戰(zhàn)。7 月 4 日,哥舒翰將部隊開出潼關(guān),向東進發(fā)。7 月 9 日,與崔乾祐率領(lǐng)的叛軍在靈寶(距陜郡西南 25 英里)交戰(zhàn)。叛軍借助東風之利,焚燒麥秸,用煙霧包圍了朝廷軍隊,而朝廷軍隊慌不擇路,一下子被擊潰了。180 000 人的部隊只剩下 8 000 人回到潼關(guān)。第二天,崔乾祐攻陷潼關(guān),哥舒翰被俘,被解往洛陽。 在潼關(guān)和長安之間,每 10 英里就有一座烽火臺,共有十座,它們白天黑夜都被點燃,以報平安。在 7 月 1 日夜里,平安火不再燃燒,皇帝害怕了。7 月 14 日,皇帝從禁苑西門(延秋門)離開京城,身邊跟隨著宮中太監(jiān)和侍女,還有楊貴妃和她的三姐妹,一大群王子公主,宰相楊國忠?韋見素和御史大夫魏方進,以及掌管御林軍的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由魏方進兼置頓使,負責旅程的物資供應。這次離京安排得悄無聲息,居住在宮廷之外的皇親國戚在毫不知情中就被拋棄了。當官員們照常來到宮前準備朝見時,他們首先發(fā)現(xiàn)一切都秩序井然。而后宮門大開,宮女們四散逃走,傳出了皇帝離京的消息。整個城市一片混亂。亂民開始搶劫,直到京兆尹崔光遠和那位掌管皇宮鑰匙的討厭的監(jiān)軍邊令誠下令處決了幾名搶劫者,事態(tài)才有所平息。京兆尹崔光遠派兒子到洛陽向安祿山示好,而邊令誠也交出了鑰匙。 到了中午,皇帝和他的隨從們已經(jīng)行進到京城西邊 12 英里處。他們十分饑餓。楊國忠買了一些胡餅給皇帝充饑。周圍鄉(xiāng)下的普通百姓帶來一些摻雜了麥豆的粗飯,皇帝的孫子們爭相用手撈飯吃。飯很快沒了,但他們卻沒有吃飽。旁觀者無不哭泣,皇帝也在其中。《資治通鑒》告訴我們,有一個老者上前說:“祿山包藏禍心,固非一日……自頃以來,在廷之臣以言為諱,惟阿諛取容,是以闕門之外,陛下皆不得而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嚴邃,區(qū)區(qū)之心,無路上達。事不至此,臣何由得睹陛下之面而訴之乎?”皇帝道歉說:“此朕之不明,悔無所及! 第二天,7 月 15 日早上,車駕一行來到距京城西邊約 38 英里的馬嵬驛站。士兵又累又怒。正好此時二十來名吐蕃使者圍著楊國忠討要食物。一些軍士,看到這群人,就喊道楊國忠伙同吐蕃謀反。軍士們放箭射中楊國忠的坐騎,在他逃進驛站之前,把他抓住殺死,屠割尸體,用槍把頭顱挑起。軍士們還殺死了楊國忠之子楊暄和韓國夫人?秦國夫人。御史大夫魏方進想要阻止,也被殺死。聽到騷動,韋見素沖出驛站欲看個究竟,軍士們打得他頭破血流。幸運的是,士兵中有人喊道:“勿傷韋相公!彼麄冞@才放了他。 皇帝拄著拐杖走出驛站,命令軍士們收隊。他們陰沉沉地站著不動,一言不發(fā)。御林軍將領(lǐng)陳玄禮說:“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薄半蕻斪蕴幹!被实刍卮鹫f;氐襟A站,皇帝倚杖傾首而立良久。韋見素的兒子韋諤*后打斷他說:“今眾怒難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決!薄八菬o辜的。”皇帝說!皩⑹恳褮,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宦官高力士說,“愿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 皇帝于是命高力士帶貴妃到驛站的佛堂縊殺。她的尸體被放在庭中,陳玄禮和一部分官員被召進去驗看。他們高呼“皇帝陛下萬歲!”表示滿意。馀下的楊國忠家人,包括楊國忠的妻子——從前蜀地的一個娼妓,幼子楊晞,虢國夫人和她的兒子(裴徽)——向西逃到陳倉,在那里被縣令薛景仙逮捕并處死。 7 月 16 日早上,車駕離開馬嵬驛,前往蜀郡,皇帝一行遇到一群父老,他們想知道為什么皇帝陛下要遁走,把百姓留給叛軍;实劾^續(xù)前進,而將太子留下?lián)嵛堪傩铡H巳洪_始聚集到幾千人,他們希望太子留下做他們的君主。太子的兩個兒子,廣平王李俶?建寧王李倓和太監(jiān)李輔國敦促太子順從人民的意愿。他們的爭論焦點在于真正的兒女孝順并不是伴隨皇父流亡,而是力圖興復唐室。他們認為可以召回河北的郭子儀和李光弼,集結(jié)西北邊境的部隊,恢復兩京的機會仍然很大。當明皇聞聽此事,他分出后軍二千人及飛龍廄馬給兒子,又把東宮內(nèi)人送過來。同時,還準備將皇位傳給太子,但太子堅辭不受。在作了這些安排之后,皇帝向西邊一口氣趕路 65 英里,來到扶風,又往西南行進 38 英里,于 7 月 21 日來到散關(guān)。從這里起,通過主要驛道到蜀郡的距離是 654 英里,皇帝于 8月 28 日*終抵達。 而太子一行從馬嵬向北進發(fā),通夜奔馳約 100 英里,抵達新平,一路上士卒?器械失亡過半。7 月 18 日,沿著涇水南岸行進,抵達新平西北 60 英里的安定,在這里遇到兩位逃跑的太守(新平太守薛羽?安定太守徐彀),并將他們處斬。7 月 20 日,抵達西北 107 英里處的平?jīng)。在此停駐數(shù)日,補充了幾百人部隊,得監(jiān)牧馬數(shù)萬匹。在太子逗留期間,駐扎靈武的朔方留后杜鴻漸派人奉箋于太子,勸他來到靈武。恰好御史中丞裴冕也到了平?jīng),他也勸告太子以靈武為根據(jù)地,興復唐室。8 月 9 日,太子抵達平?jīng)鲆员?167 英里處?長安西北 417英里處的靈武。在這里,太子被群臣勸進,遂于 8 月 12 日登帝位,尊玄宗為上皇天帝。這樣,太子李亨,明皇的第三個兒子,在 44 歲又296 天的時候,成為唐代的第七個皇帝,死后謚為肅宗。 自然,新的政權(quán)帶來了新的分封任命。但對我們來說,只有在杜甫作品中有意義的名字才在這里提及。杜鴻漸和裴冕被任命為宰相。陳倉令薛景仙因其奮力抵抗叛軍,被任命為扶風太守,兼防御使,扶風在 8 月 27 日被改名為鳳翔。薛景仙的主要貢獻在于維持散關(guān),保持了蜀郡和靈武之間的聯(lián)系通暢,從而進一步使得揚子江?淮河和漢水的經(jīng)濟支援能輸送到流亡朝廷。 在新皇帝的群臣之中,李泌是*特殊的一個。在孩童時期,他就是皇帝的玩伴。后來他作了隱士,主要是為了減少楊國忠的嫉妒和猜疑,楊國忠很不喜歡太子有一個這樣杰出和足智多謀的朋友。如今,得到皇帝的召喚,他從隱居之地走出來,成為皇帝*親密的顧問,從軍國要務到個人小事,無不咨詢。黃袍的帝王和白衣的隱士,出則聯(lián)轡,寢則對榻。李泌堅決拒絕任何任命,包括首相之職,他幽默而又不容反駁地說:“陛下待以賓友,則貴于宰相矣!碑旑伾臓巿(zhí)——至尊的黃色和全無官階的白色——已經(jīng)成為軍士們竊竊私語的話題時,皇帝有了更好的論據(jù)說服李泌。難道你的拒絕是為了使官員和軍士們認為你有別的野心嗎?李泌*終只好被迫穿上了紫袍——這是從第三品以上官員才允許穿的服色。于是他被任命為侍謀軍國?元帥府行軍長史,輔佐皇帝長子廣平王李俶。李泌接受了這個官職虛銜,而皇帝保證一旦戰(zhàn)爭結(jié)束,他就可以回歸到個人無拘無束的生活中。正如我們后來所見,他確實實現(xiàn)了承諾。李泌可能不是我們詩人杜甫的親密朋友之一,但他是那個時代中我們詩人*欽佩的極少數(shù)人。這不難理解,如果我們回憶起《夜宴左氏莊》[1]一詩,李泌的勛業(yè)和范蠡非常相似,范蠡在幫助君王復國之后,駕著一葉扁舟飄然遠逝。 如果李泌可以被視為能夠組織人力物力?將唐王朝從敵人手中拯救出來?并加以重建的**等重要人物,那么第二和第三的榮譽則可以歸到兩位將軍的名下。郭子儀和李光弼,如果我們還記得,現(xiàn)在正在東邊作戰(zhàn)。聽到潼關(guān)陷落的消息之后,他們從土門關(guān)把部隊撤出河北。8 月 30 日,他們也率領(lǐng) 50 000 人抵達靈武,大大增加了朝廷的兵力。善于協(xié)作?無往不利的郭子儀被任命為武部尚書?靈武長史;前途無量?足智多謀的李光弼被任命為戶部尚書?北都(太原)留守,以五千兵赴太原,阻止叛軍從北路的進攻。 對明皇來說,*近在靈武發(fā)生的一切他并不了解。當明皇還在前往蜀郡的路上時,憲部侍郎房琯在普安趕上車駕一行。由于對自己*寵愛的駙馬張垍沒有追隨車駕一事感到極度失望,明皇對房琯的到來十分高興,立刻任命他為同平章事。在房琯的建議下,明皇在8 月 15 日下詔,以太子享充天下兵馬元帥,領(lǐng)朔方?河東?河北?平盧節(jié)度都使,又任命另外幾個兒子擔任各地方節(jié)度使。據(jù)說,當安祿山讀到這道詔令,嘆氣說自己永遠不可能征服整個帝國了。自然,有血緣聯(lián)系的王子比其他官員更適合抗擊叛軍,引導唐王朝得到更好的結(jié)局。 當靈武的信使在 9 月 10 日抵達蜀郡,帶來太子即位的消息,明皇據(jù)說感到十分高興。他立刻宣布自己退位為太上皇,兩天之后,他派遣以韋見素?房琯為首的代表團奉傳國寶玉冊到靈武傳位。 在靈武,新皇帝正在醞釀一項軍事進攻行動。他派遣郭子儀去彈壓黃河以北(即今天的綏遠中心地區(qū))總是制造麻煩的突厥部族。他派遣一名王子到回紇去尋求幫助。他甚至還希望拔漢那(Ferghana)軍隊從安西向東來支援。李泌建議皇帝移行在于彭原,以待西北軍隊,并由此遷移到鳳翔,把鳳翔作為興復大業(yè)的基地。10 月 15 日,皇帝離開靈武。路上遇到從叛軍那里逃出來的內(nèi)侍邊令誠,皇帝立刻將他處斬。10 月 23 日,抵達順化,正好遇到從蜀郡前來奉太上皇傳國寶玉冊的韋見素和房琯;实蹖f見素并無好感,因為此人一貫黨附楊國忠。但皇帝早就聽說過房琯的名聲,對他的學識和辯才留下很好的印象。他賦予房琯極大的信任,其他宰相在軍國大事上都拱手避讓于房琯。10 月 30 日,流亡朝廷來到彭原,在此佇候了幾個月。 在潼關(guān)陷落之后,安祿山遣孫孝哲部隊占領(lǐng)長安。孫孝哲果于殺戮。他給一名將軍三天時間搜尋皇室的寶藏。這基本上等于允許掠奪京城及其附近地區(qū)。大部分戰(zhàn)利品都送到洛陽安祿山那里。追隨流亡朝廷的官員的家人都被處死;即使是嬰兒也不能幸免。安祿山不但下令處死明皇的親屬們,還刳其心以祭安慶宗。凡屬楊國忠?高力士的黨羽皆以鐵棓揭其腦蓋殺之。為了平息安祿山的怒氣,或是為了祭奠安祿山死去的兒子,前后有一百多人被殺死。 孫孝哲又將剩下的官員?太監(jiān)?宮女和樂工們數(shù)百人送往洛陽。他強迫這些人為他服務,效仿明皇的盛大宴會,將從長安略劫而來者一 一陳列,音樂?舞蹈以及舞馬?犀?象悉數(shù)入場表演。 洪業(yè)說杜甫何以為“詩圣”(摘自附錄二“洪業(yè)《我怎樣寫杜甫》” ) 這篇文,寫得長了,當急圖收束。就借這情義兩字,拐個彎,說杜甫何以稱詩圣。元稹微之論詩歌技術(shù),遂謂杜甫超絕前匠。后人往往覺得元稹說得好,而不夠好。金末元好問遺山挖苦他說:“排比鋪張?zhí)匾煌,藩籬如此亦區(qū)區(qū)。少陵自有連城璧,爭奈微之識碔砆!笨上г脝栆矝]說出可比連城璧者究竟是什么?南宋楊萬里誠齋曾說少陵是詩之圣;后來文人很多都指杜甫為詩圣。但這詩圣兩字,也未曾有清楚的說明。我很佩服四十年前梁啟超任公先生的一篇演講:《情圣杜甫》。在我心中這篇啟發(fā)了一套思想: 所謂詩圣應指一個至人有至文以發(fā)表其至情。真有至情的才算是圣人。真能表露至情的才算是至文。可見重點是在至情。至情是什么?一往情深而不愆于義才算是至情。情義洽合無間就是至情,也是至義。情中的要素是為他”.義中的要素是“克己”。恐怕讀者笑我墮入道學窠臼;不再往下扯了。姑從杜甫的生平中舉一兩樁來疏說。 杜甫雖說“詩是吾家事”,但他的讀書立志,目的不在做詩,而實在經(jīng)世濟民,所謂經(jīng)世濟民也就是忠君愛國,也就是至情的一方面。說他上對君上吧!爸戮龍蛩瓷,再使風裕淳”,“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明朝有封事,數(shù)問夜如何”,這是如何“為他”的至情!氨苋朔僦G草,騎馬欲雞棲”,“近得歸京邑,移官豈至尊”,這是如何“克己”的至情。 再說他在華州那一段罷。司功參軍的位置約當于今日教育廳長。唐時每年秋中須舉行鄉(xiāng)試,好選送諸生來年在京應禮部之試。杜甫的文集里有五道策問,是很有意義的文字。記得十一年前我以譯寫華州那一段的初稿,交與一位現(xiàn)在已去世的老太太,請她替我在打字機上打出清稿。她半夜打電話告訴我說:“我真沒想到在中國的詩人中,居然有一個像這樣的腳踏實地關(guān)切國計民生的大政治家!钡晕业耐茰y,這五道策問就是杜甫越年去官之導線。他很誠懇地要諸生學他自己那樣處處留心時務,講求可以實行的補救之法。但從諸生的方面來看:官樣文章當仍舊貫。一向的辦法都是從兔園策府里搬出經(jīng)史所載古圣昔賢的大教訓、大理論就得了。而且你杜甫是甚么東西?你自己是落第的進士,那配考我們?如果他們果有不服的表示,杜甫于越年秋考之前當須決定:還是隨波逐流,依樣畫葫蘆嗎?與其誤人子弟,禍國殃民,不如丟官,砸飯碗。數(shù)年后他在夔州所寫的《秋興八首》內(nèi)有兩句“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jīng)心事違”。從來解釋者都未把第二句交代清楚。據(jù)我看,這兩句是指:在鳳翔當諫官,沒當好,幾乎丟了性命;在華州辦教育,未辦好,幾乎鬧出學潮。前面他用三個字“功名薄”,輕輕地說了。因為他于君上只有敬愛,并不埋怨。后面他用三個字“心事違”,輕輕地說了,因為他于諸生只有憐惜,并不憤怒。這是摯情的表露。 至于他對朋友的至情,前人詳說者已多了。我不必在這里再提。我可以總結(jié)著來說:杜甫之于家庭親戚,國家百姓,朋友交游,處處都是清潔純正的情。此外,上至皇天,下至雞蟲,旁及樹木花草,他也常有感荷,憐憫、嘆賞之情,不能自已!耙鬃R浮生理,難教一物違!崩蟻矶嗵闇I,情在強詩篇!庇袝r他也自覺他的措施未當,因而自悔、自責,絕不自恕。因而他一任率真,不自掩蓋涂飾;所以我看他,無論老病人扶,無論一醉如泥,也都嫵媚。至于他的詩篇,其*佳之處,不在措辭之壯美,鋪排之工整,而在于他至情之表露:溫柔敦厚,旭日春風。非詩圣而何? 秋興八首 AUTUMN THOUGHTS (EIGHT POEMS)
原作:杜甫
英譯:洪業(yè)
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While the crystals of dew are chiseling the forest of maples, A somber atmosphere has developed within the Wu Gorge through the Wu Mountains.
The waves of the river swell with the mirrored sky; The storm clouds over the Pass descend upon the darkening ground.
The sight of chrysanthemums again loosens the tears of past memories; To a lonely detained boat I vainly attach my hope of going home.
Everywhere people are busy preparing their winter clothing; How heavily they pound the laundry mallets in White Emperor City at sunset!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After the setting sun has left the solitary City of K'uei-chou, I turn toward the Dipper and gaz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apital.
True to the old song, my tears drop as the gibbons cry; Contrary to the legend, the midautumn Heavenly River is not navigable for a returning voyager.
Incense-burners in the painted halls of the Executive Division can hardly be seen from the sick bed; Only the weird sound of bugles can be heard from behind the white-washed parapets of the city towers.
Behold! The moon that lit the ivy-clad, rocky cliff is now shining on the reed poppi on the beach!

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洪業(yè)(1893-1980),號煨蓮(William )。福建侯官人。現(xiàn)代著名史學家、教育家。先后就讀于衛(wèi)斯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協(xié)和神學院,獲得文學學士、文學碩士、神學學士等學位。1923年回國,被聘為燕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任大學文理科科長,先后兼任歷史系主任、大學圖書館館長、研究院文科主任及導師等。創(chuàng)辦《燕京學報》,并以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主任總纂哈佛—燕京學社《引得》64種。1946年春赴美講學, 1948至1968年兼任哈佛大學東亞系研究員。1980年在美國去世。其學術(shù)名篇有《考利瑪竇之世界地圖》《禮記引得序》《春秋經(jīng)傳引得序》《杜詩引得序》《〈蒙古秘史〉源流考》《破斧》等。所撰《禮記引得序》于1937年獲法國巴黎茹理安(一作儒蓮)獎金。主要著述見《洪業(yè)論學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81年) 、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 (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 1952年)。 譯者簡介:曾祥波,四川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博士。曾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東亞系作訪問學者,F(xiàn)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著有《杜詩考釋》《宋詩史釋》等。

商品評論(3條)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