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包郵 李白與杜甫

作者:郭沫若
出版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出版時間:2021-09-01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23
讀者評分:5分2條評論
本類榜單:傳記銷量榜
¥18.2(3.1折)?

預(yù)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yōu)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yōu)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00:00:00
中 圖 價:¥30.4(5.2折)定價  ¥5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biāo)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xì)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李白與杜甫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9653406
  • 條形碼:9787559653406 ; 978-7-5596-534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李白與杜甫 本書特色

★中國詩詞大會嘉賓蒙曼教授:大唐盛世不僅孕育了李白的豪邁,也孕育了杜甫的渾厚。如果李白像是一只蒼鷹在藍(lán)天上翱翔,那么,杜甫就像是一匹駿馬,在大地上馳騁。 ★一代文豪郭沫若封筆之作,中國兩大杰出詩人跨越時空的詩性共鳴和精神探索。 ★揭開唐詩引領(lǐng)中華文化千年的秘密,生動還原了李白和杜甫的生平狀況。 ★深入探尋兩位杰出詩人的內(nèi)心追逐與掙扎,解析中國仕人人格與仕途之路的矛盾與沖突。 ★入選“60年中國影響力圖書”,大中學(xué)生不可錯過。 ★六神磊磊極力推薦:他(郭沫若)寫了一本很有名的書叫做《李白與杜甫》,這是很有意思的一本書。 ★周國平極力推薦:重讀這部書我仍然由衷的欽佩郭老以八十歲之高齡,在遭喪子慘禍之后,還能夠把一部歷史著作寫得這樣文情并茂,充滿活力。

李白與杜甫 內(nèi)容簡介

讀李白的詩使人感覺著:當(dāng)他醉了的時候,是他很清醒的時候;當(dāng)他沒有醉的時候,是他很糊涂的時候。 杜甫是有雄心壯志的人,他總想一鳴驚人,一舉而鵬程九萬里。但這種希望,他一輩子也沒有達(dá)到。 一代文豪郭沫若封筆之作,中國兩大杰出詩人跨越時空的詩性共鳴和精神探索,揭開唐詩引領(lǐng)中華文化千年的秘密,生動還原了李白和杜甫的生平狀況。

李白與杜甫 目錄

一、關(guān)于李白


李白出生于中亞碎時

李白的家室索隱

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次大失敗——待詔瀚林與賜金還山

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二次大失敗——安祿山叛變與永王磷東巡

李白在長流夜郎前后

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

李白與社甫在詩歌上的交往



二、關(guān)于杜甫

杜甫的階級意識

杜甫的門閥觀念

杜甫的功名欲望

杜甫的地主生活

杜甫的宗教信仰

杜甫嗜酒終身

杜甫與嚴(yán)武

杜甫與岑參

杜甫與蘇渙


李白與杜甫年表


展開全部

李白與杜甫 節(jié)選

李白出生于中亞碎葉 文:郭沫若 唐代詩人李白,以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出生于中央亞細(xì)亞的碎葉城。 出處見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xué)士李公新墓碑》(唐代宗初年曾任命李白為左拾遺,于時李白已死)。新墓作于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在李白死后五十五年。其文有云: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jì)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牒。公之孫女搜于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dāng)?shù)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 考碎葉在唐代有兩處:其一即中亞碎葉;又其一為焉耆碎葉。焉耆碎葉,其城為王方翼所筑,筑于高宗調(diào)露元年(679)。碑文既標(biāo)明“隋末”,可見李白的生地是中亞碎葉,而非焉耆碎葉。 中亞碎葉,玄奘《大唐西域記》中譯作“素葉”。《記》云:“(自凌山)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原注:“或名熱海,又謂咸海?!卑讣唇裰寥撕?。)……清池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葉水城,城周六七里,諸國商胡雜居也?!彼厝~水城即碎葉城為無疑。素葉水即碎葉水,《大清一統(tǒng)志》譯作“吹河”,今譯作“楚河”。城在碎葉水南岸,說者謂即托克馬克,在現(xiàn)在的蘇聯(lián)吉爾吉斯①境內(nèi)。隋唐時代為西突厥建牙之所,玄奘以貞觀三年(629)見西突厥葉護可汗于此處(見《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二)。可見中亞碎葉實為當(dāng)時之一重鎮(zhèn)。 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所述李白家世大抵相同。《草堂集》是李白詩文集的初名。李白以唐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冬臥病于當(dāng)涂,垂危,以詩文稿授其東道主縣令李陽冰,請他作序。序中有云: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jì)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中葉非罪,謫居條支。……神龍之始(705),逃歸于蜀,復(fù)指李樹而生伯陽。② 李陽冰的說法必然出自李白的口授,但在這里碎葉卻改為了“條支”。這是什么原故呢?條支是一個區(qū)域更廣的大專名,碎葉是一個城鎮(zhèn)的小專名,碎葉是屬于條支的。唐代有“條支都督府,于訶達(dá)羅支國所治伏寶瑟顛城置,以其王領(lǐng)之,仍于其部,分置八州。”(《唐書·地理志三》)這個都督府乃“西域十六都督州府”之一,“皆屬安西都護統(tǒng)攝”,舊不詳其地望所在。古有“條支國”見前后《漢書·西域傳》,產(chǎn)獅子、鴕鳥等。彼乃大食之異譯(波斯文Tajik),今之阿拉伯。其地遠(yuǎn)隔,不能比傅。今考李白樂府《戰(zhàn)城南》中說到“條支”,約略表明了唐代條支的地望。 去年戰(zhàn),桑干源。今年戰(zhàn),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蔥河為喀什噶爾河,發(fā)源于蔥嶺東麓。天山也發(fā)脈于蔥嶺,東北走而隨地異名。詩中的“條支”,與蔥河、天山等連文,表示其地望相接,必指唐代條支都督府的條支,而非遠(yuǎn)在阿拉伯的大食國。此唐代條支,既與蔥河、天山等接壤,自當(dāng)包含碎葉。是則所謂“條支?!被驐l支都督府所轄之“?!?,如非伊塞克湖(熱海),當(dāng)即巴爾喀什湖。因而條支都督府所轄地即今蘇聯(lián)境內(nèi)的吉爾吉斯和哈薩克一帶,是毫無疑問的。 關(guān)于家世的淵源,李白在自己的詩文里面也有所敘述。 《贈張相鎬二首》之二:“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云上??鄳?zhàn)竟不侯,當(dāng)年頗惆悵。”這所說的就是自己的遠(yuǎn)祖李廣。李廣為漢武帝時的名將,雖有邊功,匈奴人稱之為“飛將軍”,但終身未得封侯。 《上安州裴長史書》:“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難,奔流咸秦,因官寓家?!边@所說的便是自己的世系出于涼武昭王李暠。李暠是李廣十六世孫,《晉書》中有傳。公元5世紀(jì)初,東晉安帝元興年間(402—404),李暠在敦煌、酒泉一帶為眾所推戴,坐定千里,進(jìn)號涼公。其子李歆繼立,攻沮渠,敗死。弟李恂繼立,沮渠破敦煌,恂自殺,國亡。事在宋武帝永初二年(421)?!霸饩谇蛇d難”,所指的便是這回事。唯因《書》中有“金陵”字樣,胡應(yīng)麟曾斥為偽作(見《少室山房續(xù)筆叢》),注家王琦則以為“必有缺文訛字”。案王說較平實,然王謂“金陵,或金城之誤”則未必然。蓋《書》中所說“金陵”是指李暠在西涼所設(shè)的建康郡,地在酒泉與張掖之間。其所以命名“建康”,有意表示對于東晉首都的眷念。東晉都建康,別號金陵,故李白對于西涼之建康亦稱之為“金陵”而已。問題倒是在“咸秦”二字。咸秦地望,注家不詳所在。如為建都咸陽之舊秦,則與碎葉、條支等相抵觸,且由邊陲遷入內(nèi)地而為“官”,亦不得言“奔流”。故“咸秦”必系訛字,蓋因原字蠹蝕破壞而后人以意補成之。余意“咸秦”當(dāng)即“碎葉”之訛,碎字左半包含在“咸”字中,葉字下部也包含在“秦”字中。要這樣,范傳正碑文所轉(zhuǎn)錄的“伯禽手疏”,才有了它的根據(jù)。 以上根據(jù)李白的自述和口授,他確是出生在中央亞細(xì)亞伊塞克湖西北的碎葉城。但關(guān)于他的先人之所以移居到碎葉的經(jīng)過,在三十五年前,陳寅恪發(fā)表過《李太白氏族之疑問》一文(《清華學(xué)報》十卷一期,1935年),認(rèn)為是完全出于“依托”,也就是說李白扯了一個彌天大謊。是否這樣,值得加以檢核。 陳氏根據(jù)《新唐書·地理志》,看到在“安西大都護府”下有“碎葉城”,而在“焉耆都督府”下又有“碎葉城”,他把兩者完全合而為一了。他也看到“條支都督府,領(lǐng)州九”,隸屬于安西都護府。因此他便十分含混地得出一個結(jié)論: 碎葉條支在唐太宗貞觀十八年即西歷六四四年平焉耆,高宗顯慶二年即西歷六五七年平賀魯,始可成為竄謫罪人之地。若太白先人于楊隋末世即竄謫如斯之遠(yuǎn)地,斷非當(dāng)日情勢所能有之事實。其為依托,不待詳辨。 這是顯然把中亞碎葉誤認(rèn)為了焉耆碎葉。焉耆碎葉筑于高宗調(diào)露元年(679),不僅太宗貞觀十八年(644)平焉耆時還沒有,即高宗顯慶二年(657)平賀魯時也還沒有。陳氏對于條支的地望,也置而未論。前提非常含混,而結(jié)論卻十分武斷。陳氏認(rèn)為“不待詳辨”,其實是很值得加以“詳辨”的。請把上述李白的自述和口授的三種文字排比在下邊吧。 (1)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咸秦”即碎葉之訛) (2)中葉非罪,謫居條支。 (3)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 細(xì)閱前二種文字,并無因罪竄謫之意,所說的都是被某種社會環(huán)境所迫,自行流亡,出奔異地。第三種晚出,加上了一個“被”字,顯然是出于誤會。其實,古時凡由漢民族居地移住外域,便說為竄謫或降居。如《國語·周語》“不窋……自竄于戎狄之間”,便是絕好的證據(jù)?!妒酚?middot;五帝本紀(jì)》言“青陽降居江水”,“昌意降居若水”,所謂“降居”也就是謫居。中央亞細(xì)亞在隋末即使尚未內(nèi)附(其實在漢代,康居、月氏等地早已和漢室相通了),商旅往來有“絲綢之路”暢通,李白的先人要移居碎葉,有何不可能?而且在唐代也并不曾把伊犁附近作為“竄謫罪人之地”,唐代的竄謫之地主要是嶺南或者貴州、四川,把伊犁作為竄謫地是清朝的事。陳氏不加深考,以訛傳訛,肯定為因罪竄謫,他的疏忽和武斷,真是驚人。 但疏忽和武斷的驚人處尚不僅這一點。陳寅恪認(rèn)為當(dāng)時西域和內(nèi)地毫無關(guān)系,因而把西域和中國對立,他不相信李白先人西遷,“隱易姓名”,入蜀后改還原姓的說法,肯定“太白入中國后方改姓李”;于是進(jìn)一步作出極其奇異的判斷,說李白不是漢人,而是“西域胡人”。 夫以一元非漢姓之家,忽來從西域,自稱其先世于隋末由中國謫居于西突厥舊疆之內(nèi),實為一必不可能之事。則其人之本為西域胡人,絕無疑義矣。 ……

李白與杜甫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著名文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古文字學(xué)家、書法家、社會活動家。 作品主要有:專著《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青銅時代》《十批判書》《李白與杜甫》,詩集《女神》,劇本《屈原》《蔡文姬》《武則天》,譯作《浮士德》等。

商品評論(2條)
  • 主題:

    厚,有塑封,簡裝,有塑封,微塵,封面設(shè)計漂亮。

    2024/10/31 16:05:14
  • 主題:一代文豪郭沫若封筆之作

    大唐盛世不僅孕育了李白的豪邁,也孕育了杜甫的渾厚。如果李白像是一只蒼鷹在藍(lán)天上翱翔,那么,杜甫就像是一匹駿馬,在大地上馳騁。

    2024/4/27 13:37:03
    讀者:201***(購買過本書)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