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包郵 皮科證治概要(第2版)

作者:李博鑑
出版社: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11-01
開本: 其他 頁數(shù): 448
中 圖 價:¥81.8(7.5折) 定價  ¥109.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皮科證治概要(第2版) 版權(quán)信息

皮科證治概要(第2版)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中醫(yī)病證350余種,每病種詳細(xì)敘述其中醫(yī)源流、辨證論治及臨床常用方藥,治療方案均為作者及廣安門醫(yī)院著名中醫(yī)皮外科專家朱仁康先生生前所用,方藥經(jīng)過大量臨床實踐,簡便易行,師出有據(jù)。與**版相比,新增疾病近40種,原有308種疾病有部分增加新的內(nèi)容,內(nèi)容及體例獨樹一幟,致力于弘揚中醫(yī)文化,傳承中醫(yī)國粹。

皮科證治概要(第2版)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收錄中醫(yī)病證350余種,每病種詳細(xì)敘述其中醫(yī)源流、辨證論治及臨床常用方藥,治療方案均為作者及廣安門醫(yī)院有名中醫(yī)皮外科專家朱仁康先生生前所用,方藥經(jīng)過大量臨床實踐,簡便易行,師出有據(jù)。與**版相比,新增疾病近40種,原有308種疾病有部分增加新的內(nèi)容。書末附篇中有中西醫(yī)皮膚病病名參照近1200條,使讀者在遇中西醫(yī)病名間的相同、相似、相近或相關(guān)時查閱。本書內(nèi)容及體例獨樹一幟,致力于弘揚中醫(yī)文化,傳承中醫(yī)國粹。

皮科證治概要(第2版) 目錄

**章 頭、面、頸部皮膚病 /1 白發(fā)/ 1 黃發(fā) / 2 鬼剃頭 / 3 蛀發(fā)癬 / 4 頭發(fā)不生 / 5 眉脫 / 6 眉發(fā)俱落 / 7 白屑風(fēng) / 8 頭風(fēng)白屑 / 9 頭白屑 / 9 白禿瘡 / 10 肥黏瘡 / 11 赤禿 / 12 頭虱 / 13 玉頂疽 / 13 火珠瘡 / 14 螻蛄癤 / 15 發(fā)際瘡 / 16 痱毒 / 17 肉蛆 / 18 妒頭瘡 / 19 眉戀瘡 / 19 黑眼圈 / 20 雀斑 / 21 面黑子 / 22 青記臉 / 23 面塵 / 23 面垢 / 25 蝴蝶斑 / 25 面變黑色 / 26 黧黑面 / 27 頭面瘡 / 28 頭面汗 / 29 面游風(fēng) / 30 赤面風(fēng) / 31 粉花瘡 / 32 紅花草瘡 / 32 吹花癬 / 33 胎瘡 / 34 鬼臉瘡 / 35 羊胡瘡 / 36 獨骨瘡 / 37 黃肥瘡 / 37 冷流腫 / 38 胎肥 / 39 鴉啖瘡 / 40 蛇丹 / 41 抱頭火丹 / 42 粉刺 / 42 面皰 / 43 面發(fā)毒 / 44 面瘡 / 45 托腮癰 / 46 金腮瘡 / 47 發(fā)頤 / 48 嗣面 / 48 發(fā)瘤 / 49 腦濕 / 50 反花瘡 / 51 耳癢 / 52 旋耳瘡 / 53 酒糟鼻 / 54 鼻瘡 / 55 鼻疽 / 56 鼻慝瘡 / 56 熱瘡 / 57 唇風(fēng) / 58 舔唇疳 / 59 唇瘡 / 60 木唇 / 61 唇疔 / 62 唇生核 / 63 繭唇 / 63 燕口瘡 / 65 口吻瘡 / 65 口糜 / 66 口灼痛 / 67 走馬牙疳 / 68 鵝口瘡 / 69 上腭癰 / 70 口舌瘡 / 71 舌痛 / 72 舌熱 / 72 黑舌 / 73 舌剝 / 74 紋裂舌 / 75 鏡面舌 / 76 重舌 / 77 舌腫 / 77 痰包 / 78 牙菌 / 79 瘰疬 / 80 失榮 / 81 攝領(lǐng)瘡 / 82 頸癰 / 83 腦疽 / 84 粉瘤 / 85 絲瘊 / 85 肉瘤贅 / 86 黑砂瘤 / 87 赤疵 / 88 胎瘤 / 89 血痣 / 90 第二章 軀干、四肢、前后陰部皮膚病 /91 擔(dān)肩瘤 / 91 腋癰 / 92 腋疽 / 93 夾癰 / 93 腋汗 / 94 狐臭 / 95 鈕扣風(fēng) / 96 汗斑 / 97 乳疳 / 97 乳核 / 98 乳頭風(fēng) / 99 汗淅瘡 / 100 串腰龍 / 101 臍濕瘡 / 102 風(fēng)熱瘡 / 103 登豆瘡 / 104 蜘蛛瘡 / 105 粟瘡 / 106 馬疥 / 107 瘡根 / 107 胎窬 / 108 席瘡 / 109 咬甲 / 110 倒甲 / 111 脫甲 / 111 陷甲 / 112 黑甲 / 113 灰指甲 / 114 脫甲疳 / 115 甲蛆瘡 / 116 螞蟻窩 / 116 鵝掌風(fēng) / 117 手心毒 / 118 掌心風(fēng) / 119 爪 / 120 陳肝瘡 / 121 砂疥 / 122 手足逆臚 / 122 手足多汗 / 123 指掌脫皮 / 124 十指節(jié)斷 / 125 手生丫枝 / 126 四肢逆冷 / 126 皸裂瘡 / 127 尸腳 / 128 瘡 / 129 石榴疽 / 130 四彎風(fēng) / 131 膚堅如石 / 132 厚皮 / 133 膠瘤 / 134 傷水瘡 / 135 竹草刺瘡 / 135 紅絲疔 / 136 血痹 / 137 血瘙 / 138 血胤瘡 / 139 葡萄疫 / 140 瓜藤纏 / 141 梅核火丹 / 142 ?病 / 142 赤脈 / 143 惡核腫 / 144 腓腨發(fā) / 145 腿游風(fēng) / 146 膿窠瘡 / 147 上水魚 / 148 臁瘡 / 148 下注瘡 / 149 筋瘤 / 150 風(fēng)疽 / 151 足尰 / 152 風(fēng)腲腿 / 153 蛇皮癬 / 153 脫疽 / 154 痛風(fēng) / 155 腳上起皰 / 157 腳疽 / 157 濕毒瘡 / 158 牛程 / 159 胼胝 / 160 土栗 / 160 雞眼 / 161 腳濕氣 / 162 麻根瘡 / 163 腳板紅痛 / 164 漏蹄風(fēng) / 165 水漬瘡 / 165 鴨怪 / 166 毛際瘍 / 167 胞漏瘡 / 168 陰濕瘡 / 169 脫囊瘡 / 170 繡球風(fēng) / 170 陰瘡 / 171 陰癬 / 172 陰汗 / 173 陰痛 / 174 陰癢 / 175 女陰痿 / 176 陰蝕瘡 / 177 陰虱瘡 / 178 陰頭瘡 / 179 便毒 / 179 橫痃 / 180 臊瘊 / 181 膿淋 / 182 膏淋 / 183 下疳瘡 / 184 妒精瘡 / 185 魚口 / 186 袖口疳 / 187 坐板瘡 / 188 風(fēng)疳 / 189 湮尻瘡 / 190 谷道癢 / 191 第三章 發(fā)無定處皮膚病 /193 天皰瘡 / 193 火赤瘡 / 194 蚰蜒瘡 / 195 火灼瘡 / 196 熛瘡 / 197 王灼瘡 / 198 赤炎瘡 / 199 血風(fēng)瘡 / 200 漆瘡 / 201 土風(fēng)瘡 / 202 悲羊瘡 / 202 浸淫瘡 / 203 痘風(fēng)瘡 / 204 白頭瘡 / 205 逸風(fēng)瘡 / 206 火丹瘡 / 207 暑熱瘡 / 208 日曬瘡 / 208 夏日沸爛瘡 / 209 白寒瘡 / 210 貓眼瘡 / 211 凍瘡 / 212 疥瘡 / 213 鳥啄瘡 / 214 灸瘡 / 215 火癍瘡 / 215 湯火瘡 / 216 肥水瘡 / 217 黃水瘡 / 218 赤疹 / 219 白疹 / 220 經(jīng)前發(fā)疹 / 220 風(fēng)癮疹 / 221 風(fēng)疹 / 222 麻疹 / 223 牛皮癬 / 224 圓癬 / 224 刀癬 / 225 赤白游風(fēng) / 226 風(fēng)?? / 227 血風(fēng) / 228 風(fēng)瘙癢 / 229 紅云風(fēng) / 230 麻風(fēng) / 230 紫癜風(fēng) / 231 疬瘍風(fēng) / 232 白駁風(fēng) / 233 石火丹 / 234 赤游丹 / 235 肉瘤 / 236 血瘤 / 237 肌痹 / 238 脈痹 / 239 皮痹 / 240 疙疽 / 241 青腿牙疳 / 242 猢猻疳 / 243 水痘 / 244 楊梅痘 / 245 丹毒 / 246 酒毒 / 247 陰陽毒 / 247 燥毒 / 248 斑毒病 / 249 楊梅結(jié)毒 / 250 食魚中毒 / 251 赤游腫 / 252 風(fēng)毒腫 / 253 蟹足腫 / 253 時毒暑癤 / 254 疫疔 / 255 爛疔 / 256 麥疥 / 257 白疕 / 257 體如蟲行 / 259 紅線蟲 / 260 沙虱傷 / 260 蠔蟲螫傷 / 261 惡蟲叮咬 / 262 毒魚傷人 / 263 蜈蚣螫傷 / 264 蝎螫傷 / 265 蝲蟲傷瘡 / 265 蜂叮瘡 / 266 皮膚不仁 / 267 皮痛 / 268 脫殼 / 269 皮膚索澤 / 270 初生無皮 / 271 胎赤 / 272 奶麻 / 272 爛喉丹痧 / 273 天花 / 274 白? / 275 痱子 / 276 紅汗 / 277 血汗 / 278 黃汗 / 278 偏汗 / 279 無汗 / 280 藍(lán)注 / 281 胎記 / 282 黑痣 / 282 疣目 / 283 扁瘊 / 284 鼠乳 / 285 痰核結(jié)聚 / 285 惡肉 / 286 腳氣 / 287 瘡內(nèi)有石 / 288 狐尿刺 / 289 多毛 / 290 狐惑 / 291 皰肉 / 292 第四章 皮膚病命名及分類淺析 /294 一、 皮膚病的命名規(guī)律 / 294 二、 中西醫(yī)皮膚病名間的關(guān)系 / 296 三、 皮膚病的分類 / 297 附篇 朱仁康皮膚病辨治經(jīng)驗 /299 憶先師朱仁康 / 299 辨甲論治 / 303 辨發(fā)論治 / 308 辨皰論治 / 313 辨汗論治 / 317 辨斑論治 / 321 皮炎湯在皮膚病中的應(yīng)用 / 323 化瘀蒼術(shù)散在皮膚病中的應(yīng)用 / 326 中成藥在皮膚病中的應(yīng)用 / 330 論張仲景對皮膚科的貢獻 / 335 銀屑病的辨證論治 / 339 面部黃褐斑的辨證論治 / 344 瘙癢癥的辨證論治 / 346 白癜風(fēng)的辨證論治 / 350 脾胃學(xué)說在皮膚病治療中的運用 / 352 膳食宜忌與皮膚病的康復(fù) / 357 膀胱氣化之我見 / 359 談白虎湯四大癥 / 360 《諸病源候論》對皮膚科的貢獻 / 361 中醫(yī)對天皰瘡的貢獻 / 367 中醫(yī)對梅毒的貢獻 / 370 中醫(yī)對天花的貢獻 / 373 變態(tài)反應(yīng)性皮膚病的中醫(yī)治療 / 374 特殊蕁麻疹的治療舉隅 / 377 滋陰除濕法的確立 / 379 中醫(yī)對銀屑病的貢獻 / 381 附:附篇附方 / 382 /390 附錄:中西醫(yī)病名參照 /394 皮膚病名索引 /436 彩圖
展開全部

皮科證治概要(第2版) 作者簡介

李博鑑,廣安門醫(yī)院皮膚科知名專家,在國內(nèi)外有較高的聲譽。1968年畢業(yè)于北京中醫(yī)學(xué)院(現(xiàn)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中醫(yī)系,1978年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著名中醫(yī)皮外科專家朱仁康先生的研究生,深得真?zhèn)鳎?980年畢業(yè)並獲我國中醫(yī)研究院(現(xiàn)中國中醫(yī)科學(xué)院)首批中醫(yī)碩士學(xué)位。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