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攝影 藝術以技術的名義詮釋

包郵 攝影 藝術以技術的名義詮釋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12-01
開本: 16開 頁數: 500
本類榜單:藝術銷量榜
中 圖 價:¥180.6(7.0折) 定價  ¥25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攝影 藝術以技術的名義詮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609823
  • 條形碼:9787115609823 ; 978-7-115-60982-3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攝影 藝術以技術的名義詮釋 本書特色

本書是全美公認的攝影教育家約翰·厄普頓、芭芭拉·倫敦和吉姆·斯通之作的升級版。

自20世紀70年代初問世至今,本書一直是美國眾多高等院校攝影專業(yè)的攝影教程。

在攝影界,本書因其完備的知識體系、前沿的攝影技巧、先進的編寫理念而被公認為攝影教程。

攝影 藝術以技術的名義詮釋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美國攝影教程》的升級版。自20世紀70年代初問世至今,本書一直是美國經久不衰的攝影教材。書中珍藏了上百幅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愛德華·韋斯頓(Edward Weston)等世界攝影師的珍貴的傳世名作。 本書系統(tǒng)、完整、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攝影的各個方面,包括相機、鏡頭、曝光、用光、色彩、照片沖印、圖像編輯、照片輸出、整理與存儲照片、照片展示等。此外,還詳細講述了大畫幅相機、區(qū)域曝光法、照片欣賞以及攝影歷史等方面的知識,是集硬件設備、拍攝與照片制作技巧、后期處理與照片存儲、攝影歷史于一體的攝影知識的百科全書。本書敘述生動易懂,圖例清晰準確,充分體現出幾代攝影教育家的集體智慧。 本書幾乎涵蓋了當今攝影界中所有的基礎知識和前沿技術,是一本難得的優(yōu)秀攝影書籍。本書適合所有攝影從業(yè)人士以及攝影愛好者閱讀,同時也適合各專業(yè)院校作為教材使用。

攝影 藝術以技術的名義詮釋 目錄

第 1 部分 攝影史—見證歷史的科學與藝術結晶

第 1 章 攝影史 13

攝影術的發(fā)明 14

達蓋爾攝影法:“于銀灰色間的構思” 16

卡羅式攝影法:紙質照片 18

濕版攝影:高銳度及可復寫 20

明膠乳劑、膠卷的雛形:屬于大眾的攝影 22

彩色攝影術 24

早期人像 26

早期旅行攝影 28

早期戰(zhàn)地攝影 30

早期攝影中的時間和運動 32

作為記錄的攝影 34

攝影術及社會變遷 36

新聞攝影 38

19世紀:作為藝術的攝影 42

畫意攝影及攝影分離派 44

藝術領域的純粹派攝影 46

新視野的探索 48

20世紀50~60年代:作為藝術的攝影 50

20世紀70~80年代:作為藝術的攝影 52

彩色攝影的再次到來 54

數碼攝影成為主流 56

當代攝影畫廊 58



第 2 部分 欣賞照片—攝影的美學注視與解構方式

第 2 章 欣賞照片 87

基礎選擇 88

內容 88

為拍攝對象設定畫框 90

背景 92

基礎設計 94

點和線條 94

圖形、圖案 96

強調、平衡 98

更多的選擇 100

清晰度對比 100

亮暗對比 102

拍攝對象置于畫框內 104

透視及視點 106

欣賞并討論 108

將作品展示給編輯和他人 110



第3 部分 認識攝影—相機、鏡頭、光的藝術

第3 章 基礎知識 117

相機的基本介紹 118

相機的調整方式 119

對焦和曝光設置 120

拍出你的照片 122

你要拍攝什么 124

一些基本規(guī)則 124

人像攝影入門 125

風光攝影入門 128

第4章 相機 131

相機的基本控制 132

快門 134

快門和光線 134

快門和動態(tài) 138

在靜止的照片中表現出動態(tài) 140

光圈 142

光圈和光線 142

光圈和景深 144

快門和光圈配合使用 146

選擇相機 148

數碼相機 149

膠片相機 151

保持相機的穩(wěn)定 154

第5 章 鏡頭 157

從針孔到鏡頭 158

鏡頭焦距 160

標準焦距 162

長焦距 164

短焦距 166

變焦鏡頭 168

特殊用途鏡頭 170

為鏡頭對焦距 172

手動對焦 172

自動對焦 174

焦點與景深 176

控制景深 178

區(qū)域對焦 180

超焦距對焦 181

透視 182

鏡頭購買指南 184

更好地使用你的相機和鏡頭 186

工作中的攝影師 188

藝術攝影師 亞歷克·索思 188

第6 章 曝光與傳感器 191

曝光的基礎知識 192

等效曝光 192

測光表是如何工作的 194

相機內置測光系統(tǒng) 196

自動曝光 197

如何測光 198

場景平均色調的整體讀取 198

使用不同類型的測光表 200

為高對比度場景測光 201

特殊色調曝光和包圍式曝光 203

難以測光的場景 205

直方圖 208

測量一張數碼照片 208

三個色彩直方圖 209

曝光寬容度和動態(tài)范圍 211

曝光可以有多大區(qū)別 211

對光線的反應 214

銀和像素 214

使用濾鏡 216

可見光的拓展 220

紅外圖像 220

曝光的應用 222

工作中的攝影師 223

廣告攝影師 克林特·克萊門斯 223

第7 章 光線與色彩 227

色彩:增色或減色 228

彩色照片:三重圖層 230

色彩特征 232

色彩平衡 234

日間色彩變化 234

色溫 236

校色 238

混合光 238

色彩模式與色域 240

色彩管理 242

用膠片調整色彩 244

用濾鏡平衡色彩 244

工作中的攝影師 247

運動拍攝的另一種視角 小沃爾特·洛斯 247

第8章 用光 251

光源方向 252

光的漫射程度:從硬光到柔光 256

可用光—室外 259

可用光—室內 260

人造光 261

燈具和其他照明設備 261

人造光的屬性 262

主光:首要光源 264

輔助光:照亮陰影 266

閃光燈照明 268

閃光設備 269

閃光燈技術基礎 270

手動閃光燈曝光 273

自動閃光燈曝光 275

閃光燈補光:照亮陰影 277

控制背景亮度 280

人像用光入門 282

多燈人像用光 284

有紋理的拍攝對象用光 286

反光的拍攝對象用光 288

透明的拍攝對象用光 290

利用光線 291

工作中的攝影師 292

舞蹈攝影師 洛伊絲· 格林菲爾德 292



第4部分 攝影在膠片年代—大畫幅相機、膠片、沖印、暗房

第9 章 沖印負片 297

膠片的選擇與使用 298

膠片和傳感器的感光度 300

感光度ISO 300

顆粒與噪點 302

如何處理黑白膠卷 304

需要的設備和用品 304

處理化學藥品 305

化學藥品的安全 306

分步處理黑白膠卷 309

膠片處理如何影響照片 316

曝光和顯影:不足、正常、過度 319

第 10 章 暗房沖印 323

黑白沖印 324

沖印的器材 324

放大器 328

印刷紙 332

循序漸進地制作一張黑白沖印照片 336

相版:一次成像 336

放大圖像 338

沖印照片的試驗片 340

從試驗片到*終的成片 341

使黑白照片顯影 342

評估照片的密度和對比度 346

控制對比度 350

分級和可調節(jié)對比度印刷紙 350

遮光和加光 353

使用描點法去除照片上的細微缺陷 356

存檔沖印法—*長的保存時間 358

調色和其他效果 360

使用底片進行彩色沖印 364

需要的器械和材料 364

對試驗片進行曝光 365

判斷由底片沖印出的照片的色彩平衡 367

第 11 章 大畫幅相機 371

大畫幅相機的內部構造 372

分區(qū)曝光法 374

大畫幅相機的移軸功能 376

升降 377

移位 379

傾斜 382

搖擺 385

大畫幅相機控制照片 387

控制焦平面 388

控制角度 390

需要用到的器材 392

操作步驟 393

裝填、沖洗散頁膠片 394



第5 部分 攝影在數字年代—數字暗房、圖像編輯、文件管理、數碼打印

第 12 章 進入數字暗房 399

硬件和軟件 400

概述 400

捕捉細節(jié) 402

分辨率和像素深度 402

照片存檔 404

文件格式 404

色彩通道 408

彩色的還是黑白的 408

導入圖像 410

從相機下載、掃描 410

進行一次掃描 411

建立工作流程 413

工作流程應用程序 414

第 13 章 圖像編輯 417

數碼后期處理:入門指南 418

軟件的選擇 418

你的工作區(qū)域和工具 420

圖像編輯的工作流程 422

循序漸進 422

調整形狀 425

裁切和旋轉 425

調整顏色和色調 428

以不同的方式 428

使用色階 429

曲線 431

調整全部或部分圖像 434

選擇工具 434

使用圖層 435

其他編輯命令 436

高動態(tài)范圍 436

特效濾鏡 437

銳化 439

修正 440

合成 442

工作中的攝影師 444

修圖工廠 斯卡萊塞和維拉里爾 444

第 14 章 數碼打印 447

打印機和打印 448

選擇打印機 448

驅動和光柵圖像處理器 449

配置和樣稿 451

紙張和油墨 452

全景照片 454

打印黑白照片 456

展示你的作品 458

因特網—畫廊和資源 458

道德倫理:你能走多遠 460

第 15 章 整理、存儲及展示照片 463

圖像的存儲 464

圖像大小 464

元數據:描述文件的數據 466

照片整理軟件 468

數碼圖像存檔 470

膠片及照片的存檔 472

裝裱照片 474

設備及所需器材 475

干裱 476

裁切框邊 480

裝框及保護罩 482



第6 部分 問題排除

發(fā)現問題及解決方案 486
展開全部

攝影 藝術以技術的名義詮釋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芭芭拉·倫敦 | Barbara London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副館長,攝影與影像部主任。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是引導世界現代藝術潮流的美術館。約翰·厄普頓 | John Upton 自1951年起在加州藝術學院(現為舊金山藝術學院)學習攝影。1963 年開始在橙色海岸學院教授攝影課程并就任攝影系主任,任職期間學院發(fā)展成為全美國攝影教育機構。他曾在麻省理工學院等地舉行過4 次個人作品展,作品被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和學校收藏。他在1988 年獲得加州攝影博物館“攝影歷史和教育有貢獻成員獎”。吉姆·斯通 | Jim Stone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攝影專業(yè)教授,美國馬薩諸塞藝術委員會及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大獎獲得者。作品曾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美國國家藝術館、漢堡工藝美術館等多家藝術機構收藏。譯者介紹 陳欣鋼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電視攝影教研室主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美國南加州大學安嫩伯格新聞傳播學院訪問學者。主講本科及研究生課程“節(jié)目類型學”“電視攝影”“Non-Fiction Television”。主要社會兼職有:美國廣播電視教育學會(BEA)會員及中國代表、高等教育學會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研究會副秘書長。創(chuàng)作的電視作品包括公益廣告《不讓一個孩子失學》、紀錄片《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紀實》,科學研究聚焦視覺傳播和新聞社會學等領域,出版專著《醫(yī)療改革的媒介鏡像——中國“新醫(yī)改”的新聞話語生產研究》。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