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西方飲食在中國

包郵 西方飲食在中國

作者:陳芬森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出版時間:2007-01-01
開本: 16 頁數(shù): 263
讀者評分:1分1條評論
本類榜單:美食銷量榜
中 圖 價:¥9.0(3.6折) 定價  ¥2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biāo)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xì)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西方飲食在中國 版權(quán)信息

  • ISBN:7500455143
  • 條形碼:9787500455141 ; 978-7-5004-5514-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飲食在中國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關(guān)于西方飲食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對中國飲食文化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的個人考察記錄和研究著作。作者以西方飲食向中國傳播的歷史演進(jìn)為縱向線索,以“我”的個人感受和認(rèn)識為橫向考察,采取散文化的筆調(diào),娓娓述來,將西方飲食傳人中國的歷史真實地再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陀^真實的描摹再現(xiàn)與個體主觀感受感覺相結(jié)合,使之具有較高的學(xué)術(shù)史料價值和文學(xué)價值。

西方飲食在中國 目錄

序/001
**輯改革開放與西餐的走俏/001
昔日的西餐/003
西餐之于食物的豐盛/006
西餐的禮與俗/011
西餐點菜和上菜法門/014
西餐的情調(diào)與西餐精神/017
中西餐文化的融合與互動/021
第二輯品味經(jīng)典西餐/025
馬克西姆與法國大菜/027
英國菜肴的擴(kuò)張性/029
美國菜肴的包容精神/032
記憶深長的俄羅斯風(fēng)味/034
意大利餐飲與文藝復(fù)興/037
薩拉伯爾的韓國燒烤/041
在旅順港吃日本料理/044
塔可鐘的墨西哥風(fēng)情/048
金漢斯南美烤肉/052
第三輯西式快餐的中國交響曲/055
洋快餐“沙場秋點兵”/057
“家鄉(xiāng)雞”的城市路線/060
“山德士上校”之稱謂/062
肯德基與中國雞肴/064
麥當(dāng)勞:美國文化的符號/068
必勝客的中國神話/075
小布爾喬亞的鐘情之物/079
快餐乃中餐的出路?/081
民主黨與共和黨之爭?/083
附-梁實秋《麥當(dāng)勞》/086
第四輯洋酒乾坤/089
洋酒國門往事/091
奔騰的洋酒潮/094
亦冷亦熱的洋酒時尚/097
洋酒商中原舞劍/100
洋酒與國酒的快意恩仇/104
穿心白蘭地/107
夏日醉飲威士忌/111
千里冰封狂喝伏特加/114
附:初遇路易十三/117
第五輯葡萄架下的誘惑/121
葡萄酒乃西來之物?/123
干白與干紅的二重奏/126
“長城”的浪漫情緣/134
“王朝”京滬軼事/137
“張裕”卡斯特酒莊采風(fēng)/140
第六輯洋啤的東方年華/145
“洋味”濃烈的啤酒/147
洋啤酒的“鴻門宴”/150
啤酒人生本色/153
仲夏夜的啤酒屋/156
第七輯可樂的中國傳奇/161
滔滔“洋水”/163
可口可樂的中國風(fēng)波/166
可口可樂“三家分晉”/171
百事可樂的“新圈地運動”/176
“兩樂”中國啟示錄/180
第八輯咖啡:古老又時髦的飲品/183
咖啡東傳的猜想/185
雀巢中國的首善之功/187
咖啡的貴族化與茶的平民化/190
城市咖啡屋——新思潮的搖籃/194
星巴克——一個咖啡吧的創(chuàng)世紀(jì)/196
美味咖啡與時尚生活變奏曲/200
到星巴克聽舒伯特/203
星巴克與中國茶館/206
星巴克與城市“吧”文化/210
第九輯巧克力的風(fēng)流韻事/213
神奇的巧克力/215
巧克力中國“七雄爭霸”/217
我童年的巧克力/221
巧克力與人生百味/224
巧克力的個性與情感/226
濃情浪漫巧克力/229
第十輯國人餐桌上的金銀粟/233
玉米的中國之旅/235
關(guān)中玉米風(fēng)俗小記/238
湘南山村的爆米花/242
宋同明的玉米人生/244
南方的金銀粟/248
袁隆平和宋同明/251
結(jié)束語中國餐飲的“戰(zhàn)國時代”/255
后記/260
展開全部

西方飲食在中國 節(jié)選

昔日的西餐
西餐不是近年從西方傳來之物,大約從馬可·波羅游歷中國的時候,他
就帶來了西餐的烹飪技術(shù)和西餐的進(jìn)食方法,明中葉大批外國傳教士來到中
國傳經(jīng)布道,將基督教教義向東方傳播的同時也傳播了西方的飲食文化。清
末鴉片戰(zhàn)爭之后,五大通商口岸正式流行西餐,洋務(wù)運動的興起,中國人到
國外游歷求學(xué)頻頻,伴隨國人思想的革新,中華飲食文化加快了現(xiàn)代西食東
傳的文明歷程。當(dāng)時有名的西餐館有六國飯店的西餐廳,張森隆西餐館等,
辜鴻銘先生就常在那里吃西餐,并在西餐廳里教訓(xùn)過洋人,辜鴻銘自己是個
典型的西化人物,他在西洋留學(xué)十多年,對西方的文化非常認(rèn)同,但是他卻
更喜歡國粹,在他身上充分表現(xiàn)了東西文化的混合。戴著瓜皮小帽穿著長袍
大褂拖著長辮去吃西餐可能只有他一人而已,所以會遭到嘲笑,這使得他氣
不打一處來,非得把嘲笑者罵一通才舒服。如果現(xiàn)在我們看到一身民族打扮
的東方人在西餐廳吃西餐,也許一點都不驚奇。但是在辜鴻銘時代,吃西餐
畢竟是一種時髦,并非當(dāng)作家常便飯,只有外交場合以及試圖進(jìn)入外國人的
飲食生活圈子的有錢者才進(jìn)入西餐館,那是很正式的事情,平民百姓不可能
把西餐當(dāng)正餐的,西食在廣大的鄉(xiāng)村和中小城市并不流行。
即便如辜鴻銘時代,北平的西餐館有一些,但是也并不正宗,可能是受
到中國本位主義文化的影響,怕是太正宗了要挨罵的,說你想全盤西化。孫
中山先生在他著的《建國方略》中就有批評西餐而肯定中餐的言論:“中國
近代文明進(jìn)化,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飲食一道之進(jìn)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
不及。中國所發(fā)明之食物,固大勝于歐美;而中國烹調(diào)法之精良,又非歐美
所可并駕。”“昔者,中西未通市以前,西人只知烹調(diào)之一道,法國為世界
之冠。及一嘗中國之味,莫不以中國為冠矣。”不過孫中山先生是從革命的
立場出發(fā),要求中國人在其他建設(shè)方面也都像在餐飲方面一樣領(lǐng)先世界,并
不是否定西餐。不過,西餐在辛亥革命時期還是不多見。直到后來也是如此
。埃德加·斯諾在他的《西行漫記》中,好幾處寫自己在紅色西北地區(qū)因為
采訪的勞碌,經(jīng)常想喝一杯洋咖啡啃一塊面包而不可得,為此一再感嘆,可
見西食在20世紀(jì)30年代的中國并不普遍。
那時一味吃西餐的人也沒有幾個,除了禮儀場合的需要,有頭有臉的官
員和士林也僅僅是將西餐當(dāng)作一種時髦而已,否則難免被人攻擊為西化派。
“五四”之后,能背著全盤西化的名可能只有胡適受得起,因為胡適大名鼎
鼎,不怕,一般人要是主張西化就有崇洋媚外之嫌,有賣國主義之惡,誰敢
不加入一點中國的東西?所以那時的西餐很帶點中國式西餐的味道。就是說
,中國的西餐總是做得不倫不類,吃西餐的人不像西人,這也情有可原。關(guān)
鍵是菜味兒不像,西餐里要求乳酪,中式西餐里沒有;西餐面條里加“芝士
”,中式西餐沒有;西餐里牛羊肉除了紅燒之外,一般都是半生不熟,帶著
血跡,中式西餐都燉得爛熟;西點的主要成分是奶油,而中式西點為了減少
成本,不肯加奶油。語言學(xué)家王力教授在20世紀(jì)40年代就談到吃一頓名副其
實的西餐的不易,他說只有逃難到青島才能吃上正兒八經(jīng)的西餐,但是一旦
青島的西餐搬往內(nèi)地,恐怕也要本土化,否則就肯定不會受歡迎。這是當(dāng)時
國人對西餐的心理。
后來隨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政,拒絕西方國家的政治干擾,西餐也就隨著
帝國主義的滾蛋而滾蛋,但是在外交場合,西餐是必不可少用來招待外賓的
主餐之一。20世紀(jì)50年代,在北京當(dāng)時*有名的是莫斯科餐廳和新僑飯店,
除了這兩家之外,大概就沒有什么西式餐廳了。吃西餐成為上等人的享受,
有幸吃一頓西餐那是平民夢想成為貴族階層的一個活動。這種活動當(dāng)然成本
計價很高,首先你吃不起,其次你請不起,第三你吃了請了但消受不起。所
以一般平民百姓向往著西餐,請客做宴的時髦活動還是放在中餐廳。
一個20世紀(jì)60年代的北京孩子是這樣描述對莫斯科餐廳的體驗:
說起來,莫斯科餐廳的飯菜未必多對北京孩子的胃口,無非是西餐,豬
牛魚排、罐燜雞、雜拌、魚子醬、紅菜湯、黃油、果醬、面包、色拉、什錦
炒飯、紅茶、葡萄酒之類。但“老莫”(六七十年代北京人對莫斯科餐廳的
稱謂)對北京孩子的吸引力,要害不在于飯菜的味道,而在于飯外的東西。
說白了,那里的就餐環(huán)境,餐具,吃飯的姿勢,都有別于中餐的“土”飯館
。
莫斯科餐廳寬敞、高大,舉架有7米之高,有大粗柱子支撐,進(jìn)門給人
金碧輝煌之感,桌椅臺布透著洋氣,刀叉和杯盤更不待言。服務(wù)員推車送餐
,盛罐燜牛肉、罐燜雞的是一種狀似地球儀的器物,即使幾片面包也用很正
規(guī)的盤子端上來,刀叉和茶杯托是一水兒的鍍銀貨。餐廳服務(wù)員的著裝和態(tài)
度也顯得比別處溫柔和嫵媚。所有這些在當(dāng)時京城的飯館中都能稱得上“獨
一份”。去“老莫”吃飯,是那個年代沒有去吃過的許多北京孩子的理想,
也是去吃過的許多北京孩子禁不住常向別人回味一番的話題。以至于或同學(xué)
,或同院,很有不少孩子在一起花心思切磋攢錢湊錢,去一次老莫,已經(jīng)構(gòu)
成一種現(xiàn)象,而且是相當(dāng)普遍的現(xiàn)象。當(dāng)年有什么大事難事麻煩別人,北京
孩子的一句口頭語就是:“事成之后,請你到‘老莫’吃一頓。”
——劉仰東,《紅底金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改革開放后,國人首先面對的就是國外人口進(jìn)入家門,進(jìn)來后你得招待
他們,首要的是得給他們準(zhǔn)備吃的,雖然入鄉(xiāng)隨俗是中西文化共同恪守的準(zhǔn)
則,但是好客的中國人總是盡可能滿足客人的胃口,當(dāng)然就要做西餐給外人
吃。西餐和西食在中國之盛開始于這個時候,并在中國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
漸漸流行起來。到莫斯科餐廳吃飯已經(jīng)不再是青年人追求的時髦了。P3-5

西方飲食在中國 作者簡介

陳芬森男,漢族,湖南安仁縣人。1985年大學(xué)畢業(yè),在地方政府部門工作。后讀研,1993年碩士畢業(yè),在某國有企業(yè)工作。已出版《國有企業(yè)改革沉思錄》、《國際農(nóng)產(chǎn)品貿(mào)易自由化與中國農(nóng)業(yè)市場競爭策略》等專著。

商品評論(1條)
  • 主題:此書太差了

    這本書作者文筆不通,見識不廣,看的讓人昏昏欲睡,真奇怪我怎么買了他

    2011/12/23 14:20:29
    讀者:623***(購買過本書)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