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四書五經(jīng)全譯

四書五經(jīng)全譯

作者:陶新華
出版社:線裝書局出版時間:2016-06-01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1824
讀者評分:4.8分111條評論
本類榜單:古籍銷量榜
中 圖 價:¥95.8(2.4折) 定價  ¥399.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四書五經(jīng)全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021181
  • 條形碼:9787512021181 ; 978-7-5120-2118-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四書五經(jīng)全譯 本書特色

32開精裝,線裝書局出版

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jīng)是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特邀請國內(nèi)精通儒學的專家學者,合力編成此書,由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研究的陶新華教授逐段進行翻譯

要想探索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奧秘、了解中國古代社會,《四書五經(jīng)》可說是不可不讀的入門書

任何一個稍具古文基礎的讀者都可以輕松閱讀

  我國自古就是個重視典籍的國家。這一方面是出于對文字本身的偏愛,文字閱讀成為一種超越日常心境的快樂,進而又能于此獲取知識,通曉道義;另一方面則出于對傳統(tǒng)的偏愛,既然無法以單純的記憶去保存和回溯傳統(tǒng),那么書籍自然便成為再現(xiàn)傳統(tǒng),認識傳統(tǒng)的*佳載體。在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典籍中,《四書五經(jīng)》無可爭議地成為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

  《四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南宋淳熙年間,我國著名教育家朱熹將這四種著作用作小學教科書,并為它們作了注解,叫作《四書章句集注》,簡稱《四書集注),《四書》一名由此得以流傳。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多從(四書》中出題,朱熹的《四書集注》成為考生的必讀書.《五經(jīng)》包括《易經(jīng)》、《尚書》、《詩經(jīng)》、《禮記》、《春秋》,漢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經(jīng)博士,始有“五經(jīng)”之稱。因《四書》和《五經(jīng)》都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同是士子求取功名的必讀之書,所以后人將其合刻為(四書五經(jīng)》。明代已有學者將“四書五經(jīng)”用于書名,可見(四書五經(jīng)》合刻本不會晚于明代。   

  《四書五經(jīng)》代表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正宗傳統(tǒng),對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四書五經(jīng)”成了金科玉律,儒家學者紛紛通過對其的箋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種現(xiàn)象成為經(jīng)學史上的一大景觀。在這些經(jīng)書及對其的詮釋中,儒學的精神特質得到了鮮明的體現(xiàn),簡而言之就是“內(nèi)圣外王”的理想訴求和“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從哲學角度看,儒家極度重視從宇宙本體說明人的存在,從而確立人的地位和價值。

  20世紀初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時代的精英們舉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儒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新中國建立后,儒家思想徹底失去了它作為政治意識的作用!拔幕蟾锩逼陂g,全國上下又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批林批孔”運動,儒學聲威由此一落千丈。新時期以來,隨著“現(xiàn)代化”口號的提出,中國政治、經(jīng)濟發(fā)生了巨變,思想解放也邁開了步伐,在多元化的選擇中,儒學亦從式微逐步走向復興。在對儒學的繼承和發(fā)揚方面,*引入注目的要數(shù)現(xiàn)代新儒家學派。新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為一批思想活躍、在海內(nèi)外有相當影響的港臺和海外華裔學者,他們稱自己的儒學復興為“儒學第三期發(fā)展”,以與先秦儒學和宋明理學兩大時期相銜接。新儒學的思想特征可概括如下:一、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場;二、中體西用的基本態(tài)度;三、道德上的哲學追求;四、推重直覺的思維方式。新儒學出現(xiàn)后,在受到一些人認許的同時,也受到了另一些人的嚴厲批評。批評者認為儒學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對現(xiàn)代化只能起阻礙作用,現(xiàn)代化意味著對儒學的超越和克服,而絕非儒學的復興。二者的爭論相持不下,但無論孰是孰非,作為儒家經(jīng)典的《四書五經(jīng)》,仍不失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顆耀眼的珍珠,它不但在文學、史學、哲學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解決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給社會帶來的諸如犯罪、環(huán)境污染、道德淪喪等不利后果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它不但對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東南亞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圈都將繼續(xù)產(chǎn)生深遠而持續(xù)的影響。合理地繼承和發(fā)揚其優(yōu)秀的內(nèi)涵,是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今天的讀者要想了解中國古代社會,要想探索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奧秘,(四書五經(jīng)》可以說是不可不讀的入門書。有鑒于此,我們特邀請國內(nèi)精通儒學的專家學者,合力編成此書,以饗廣大讀者。

  本書內(nèi)容包括“四書”和“五經(jīng)”共九個獨立的部分,每一部分前均對該部分用一段文字加以介紹,每部分體例均采用“原文一注釋一譯文”的方式。原文采用的是通行的底本;注釋采用簡注方式,讀來通俗易懂;譯文對照原文全譯,力求詞意準確、行文流暢、用語通俗。雖然《四書五經(jīng)》詞義古奧,但相信經(jīng)過我們的注譯,任何一個稍具古文基礎的讀者都可以比較輕松的閱讀。

四書五經(jīng)全譯 內(nèi)容簡介

“四書”“五經(jīng)”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四書五經(jīng)全譯 目錄

**冊
大學
大學
中庸
中庸
論語
卷一
學而**
為政第二
卷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卷三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卷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卷五
子罕第九
鄉(xiāng)黨第十
卷六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卷七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卷八
衛(wèi)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卷九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卷十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孟子
梁惠王上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梁惠王下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公孫丑上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二冊
公孫丑下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滕文公上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滕文公下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離婁上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離婁下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萬章上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萬章下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告子上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告子下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盡心上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盡心下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尚書
尚書序
虞夏書
堯典
舜典
〇大禹謨
皋陶謨
益稷
禹貢
甘誓
〇五子之歌
〇胤征
商書
湯誓
〇仲虺之誥
〇湯誥
〇伊訓
〇太甲(上)
〇太甲(中)
〇太甲(下)
〇咸有一德
盤庚(上)
盤庚(中)
盤庚(下)
〇說命(上)
〇說命(中)
〇說命(下)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周書
〇泰誓(上)
〇泰誓(中)
〇泰誓(下)
牧誓
〇武成
洪范
〇旅獒
金滕
大誥
〇微子之命
康誥
酒誥
梓材
召誥
洛誥
多士
無逸
君同
〇蔡仲之命
多方
立政
〇周官
〇君陳
顧命
康王之誥
〇畢命
〇君牙
〇同命
呂刑
文侯之命
費誓
秦誓
(注:帶“〇”號者為偽古文尚書)
……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展開全部

四書五經(jīng)全譯 節(jié)選

四書五經(jīng)全譯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陶新華,男,漢族,湖南醴陵人。

  1988年至1995年四川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1995年至1997年,杭州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1997年至2000年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2000年2002年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后。2002年至2010年,國防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副師級干部。2010年至今,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副教授。

  從事中國古代史研究,主攻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史、軍事史和文化史。在杭州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期間,為本科生講授過《中國古代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等課程。在國防科技大學工作期間,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專題研究》、《中國文化史》、《歷史學通論》、《史學理論與方法》等課程,總課時1600余計劃學時。為本科生進行第二課堂學術講座14次,為研究生進行學術講座1次。作為科技哲學方向碩士生指導教師,指導科技哲學碩士生2屆,并協(xié)助指導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方向碩士研究生多名。獨立出版學術專著2部,參編軍事訓練著作2部,參編研究生教學教材1部。1部專著被教育部和清華大學聯(lián)合在中國學術期刊網(wǎng)上全本發(fā)布。

  在《中國史研究》、《史學月刊》、《社會科學戰(zhàn)線》、《中華文史論叢》等核心刊物獨立發(fā)表學術研究論文20余篇,在一般學術刊物獨立發(fā)表研究和教學論文10余篇,指導研究生發(fā)表論文3篇。有些論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有些被《新華文摘》和《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進行論點介紹。獨立完成湖湘文庫古籍校點著作8部,并分別撰寫內(nèi)容提要。多次應邀參加魏晉南北朝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和科技哲學研討會并在會上發(fā)言。

商品評論(111條)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