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大家小書:蘇辛詞說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墨繪
-
>
(精)中國人的稱呼(簽名鈐印本)
-
>
楓涇史話
-
>
風詩的情韻:李山講《詩經(jīng)》
章炳麟:國學講演錄·國學概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8119279
- 條形碼:9787558119279 ; 978-7-5581-1927-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章炳麟:國學講演錄·國學概論 內(nèi)容簡介
《國學講演錄》內(nèi)容包括:小學略說、經(jīng)學略說、史學略說、諸子略說和文學略說!秶鴮W概論》是章炳麟1922年4—6月在上海講授國學的記錄稿,書中精辟論述了國學的內(nèi)涵以及研究國學的方法,系統(tǒng)介紹了傳統(tǒng)經(jīng)學、哲學、文學的流變,對各個時期學術發(fā)展的特點、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評價。
章炳麟:國學講演錄·國學概論 目錄
**章 小學略說
第二章 經(jīng)學略說
第三章 史學略說
第四章 諸子略說
第五章 文學略說
國學概論
**章 概 論
甲、國學的本體
乙、治國學的方法
第二章 國學的派別(一)
第三章 國學的派別(二)
第四章 國學的派別(三)
第五章 結 論
章炳麟:國學講演錄·國學概論 節(jié)選
**章小學略說 “小學”二字,說解歧異。漢儒指文字之學為小學!稘h書·藝文志》:“古者八歲入小學!薄吨芄佟けJ稀罚骸罢起B(yǎng)國子,教之六書、九數(shù)。六書者,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也!倍稳送詾、應對、進退為小學。段玉裁深通音訓,幼時讀《朱子小學》,其文集中嘗言:“小學宜舉全體,文字僅其一端。灑掃、應對、進退,未嘗不可謂之小學!卑浮洞蟠鞫Y·保傅篇》:“古者八歲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jié)焉;束發(fā)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jié)焉!毙∷囍肝淖侄,小節(jié)指灑掃、應對、進退而言;大藝即《詩》、《書》、《禮》、《樂》,大節(jié)乃大學之道也。由是言之,小學固宜該小藝、小節(jié)而稱之。保氏所教“六書”,即文字之學。“九數(shù)”則《漢書·律歷志》所云:“數(shù)者,一十百千萬”是也。學習書數(shù),宜于髫齔;至于射御,非體力稍強不能習。故《內(nèi)則》言:十歲學書計,成童學射御!稘h書·食貨志》言:“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薄秲(nèi)則》亦言:“六歲(按,應作‘年’),教之數(shù)與方名!编嵶⒁浴皷|西”釋“方名”,蓋即地理學與文字學矣。而蘇林之注《漢書》,謂“方名”者四方之名,此殊不足為訓。童蒙稚呆,豈有不教本國文字,而反先學外國文字哉?故師古以臣瓉之說為是也。漢人所謂“六藝”,與《周禮·保氏》不同。漢儒以六經(jīng)為六藝,《保氏》以禮、樂、射、御、書、數(shù)為六藝。六經(jīng)者,大藝也;禮、樂、射、御、書、數(shù)者,小藝也。語似分歧,實無二致。古人先識文字,后究大學之道。后代則垂髫而諷六經(jīng);篆籀古文,反以當時罕習,致白首而不能通。蓋字體遞變,后人于真楷中認點畫,自不暇再修舊文也! ∈钦淖种W,括形、聲、義三者而其義始全。古代撰次文字之書,于周為《史籀篇》,秦漢為《倉頡篇》,后復有《急就章》出。童蒙所課,弗外乎此。周興嗣之《千字文》,《隋書·經(jīng)籍志》入小學類。古人對于文字,形、聲、義三者,同一重視。宋人讀音尚正,義亦不敢妄談。明以后則不然。清初講小學者,止知形而不知聲義,偏而不全,不過為篆刻用耳。迨乾嘉諸儒,始究心音讀訓詁,但又誤以《說文》、《爾雅》為一類。段氏玉裁詆《漢志》入《爾雅》于《孝經(jīng)》類,入《倉頡篇》于小學類,謂分類不當。殊不知字書有字必錄,周秦之《史》、《倉》,后來之《說文》,無一不然。至《爾雅》乃運用文字之學。《爾雅》功用在解釋經(jīng)典,經(jīng)典所無之字,《爾雅》自亦不具。是故字書為體,《爾雅》為用。譬之算術,凡可計數(shù),無一不包。測天步歷,特運用之一途耳。清人混稱“天算”,其誤與混《爾雅》、字書為一者相同。《爾雅》之后,有《方言》,有《廣雅》,皆為訓詁之書,文字亦多不具。故求文字之義,乃當參《爾雅》、《方言》;論音讀,更須參韻書,如此,文字之學乃備。 乾嘉以后,人人知習小學,識字勝于明人;蛑^講《說文》即講篆文,此實謬誤。王壬秋主講四川尊經(jīng)書院,學生持《說文》指字叩音。王謂:爾曹喻義已足,何必讀音?王氏不明反語,故為是言。依是言之,《說文》一書,止可以教聾啞學生耳! 〗袢讼矒(jù)鐘鼎駁《說文》。此風起于同、光間,至今約六七十年。夫《說文》所錄,古文三百余,古文原不止此。今洛陽出土之三體石經(jīng),古文多出《說文》之外。于是詭譎者流,以為求古文于《說文》,不知求之鐘鼎。然鐘鼎刻文,究為何體,始終不能確知。《積古齋鐘鼎款識》釋文,探究來歷,不知所出,于是諉之日昔人。自清遞推而上,至宋之歐陽修《集古錄》。歐得銅器,不識其文,詢之楊南仲、章友直(楊工篆書,嘉祐石經(jīng)為楊之手筆;章則當時書學博士也)。楊、章止識《說文》之古文,其他固不識也,歐強之使識,乃不得不妄稱以應之!都配洝烦,宋人踵起者多,要皆以意測度,難逭妄斷之譏。須知文學之學,口耳相受,不可間斷。設數(shù)百年來,字無人識,后人斷無能識之理。譬如“天地玄黃”,非經(jīng)先生口授,何能明其音讀?先生受之于師,師又受之于師,如此數(shù)千年,口耳相受,故能認識。或有難識之字,字書具在。但明反切,即知其音。若未注反切,如何能識之哉?今之學外國文者,必先認識字母,再求拼音,斷無不教而識之理。宋人妄指某形為某字者,不幾如不識字母而誦外國文乎? 宋人、清人,講釋鐘鼎,病根相同,病態(tài)不同。宋人之病,在望氣而知。如觀油畫,但求形似,不問筆畫。清人知其不然,乃皮傅六書,曲為分剖。此則倒果為因,可謂巨謬。夫古人先識字形,繼求字義,后乃據(jù)六書以分析之,非先以六書分析,再識字形也。未識字形,先以六書分析,則一字為甲為乙,何所施而不可?不但形聲、會意之字,可以隨意妄斷,即象形之字,亦不妨指鹿為馬。蓋象形之字,并不纖悉工似,不過粗具輪廓,或舉其一端而已。如“”字略象人形之側,其他固不及也。若本不認識,強指為象別形,何不可哉?倒果為因,則甲以為乙,乙以為丙,聚訟紛紛,所得皆妄。如只摹其筆意,賞其姿態(tài),而闕其所不知,一如歐人觀華劇然,但賞音調(diào),不問字句,此中亦自有樂地,何必為扣槃捫燭之舉哉! 宋人持望氣而知之態(tài)度以講鐘鼎,清人則強以六書分析之。然則以鐘鼎而駁《說文》,其失不止偏閏奪正而已。嘗謂鐘鼎款識,不得闌入小學;若與法帖圖象,并列藝苑,斯為得耳。《四庫》書列入藝術一類,甚見精卓。其可勉強歸入小學類者,惟有研究漢碑之書,如洪氏《隸釋》、《隸續(xù)》之類而已。文字之學,宜該形、聲、義三者。專講《說文》,尚嫌取形遺聲,又何況邈不可知之鐘鼎款識哉?蓋文字之賴以傳者,全在于形。論其根本,實先有義,后有聲,然后有形,緣吾人先有意思,后有語言,*后乃有筆畫也(文字為語言之代表,語言為意想之代表)。故不求聲、義而專講字形,以資篆刻則可,謂通小學則不可。三者兼明,庶得謂之通小學耳!墩f文》以形為主,《爾雅》、《方言》以義為主,《廣韻》之類以聲為主。今人與唐、宋人讀音不同,又不得不分別古今。治小學者,既知今音,又宜明了古音。大徐《說文》,常言某字非聲,此不明五代音與古音不同故也。欲治小學,不可不知聲音通轉之理。段注《說文》,每字下有古音在第幾部字樣,此即示人以古今音讀之不同。音理通,而義之轉變乃明。大徐《說文》,每字下注明孫愐反切,此唐、宋音,而非漢人聲讀。但由此以窺古音,亦初學之階梯也。要之,形為字之官體,聲義為字之精神,必三者具而文字之學始具! ≡S君之言曰:“惟初太極,道立于一!薄耙弧敝疄樽,屬指事。蓋人類思想,由簡單以至繁復,苦結繩之不足致治,乃有點畫以作識記,則六書次第,以指事居首為*合,指事之次為象形!墩f文》之界說曰:“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屈,是也!贝私元汅w之文,繼后有形聲、會意,則孳乳而為合體之字。故形聲之界說曰:“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會意之界說曰:“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敝甘、象形在前,形聲、會意在后,四者具而猶恐不足,則益之以轉注,廣之以假借,如是,則書契之道畢,憲象之理彰! ≈甘轮愑谙笮握,形象一物,事晐眾物。以為例,所晐者多,而日月則僅表一物。二字,視之察之,可知其在上在下。此指事之*易明白者,故許君舉以為例!
章炳麟:國學講演錄·國學概論 作者簡介
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號太炎,又名章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古文經(jīng)學家,思想家。在經(jīng)學、史學、文字音韻和文學諸方面有深湛造詣。章炳麟一生著述甚豐,被尊為經(jīng)學大師。
- >
回憶愛瑪儂
- >
經(jīng)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