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陳嘉庚傳

陳嘉庚傳

作者:朱水涌著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3-01
開本: 24cm 頁數(shù): 440頁
本類榜單:傳記銷量榜
中 圖 價:¥57.8(7.7折) 定價  ¥7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陳嘉庚傳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61580905
  • 條形碼:9787561580905 ; 978-7-5615-809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陳嘉庚傳 本書特色

成長于鄭成功抗清復明故壘的陳嘉庚一生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新中國的建設(shè)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生前曾被毛澤東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前身為集美學村各校)兩校師生都尊稱其為“校主”。晚年的陳嘉庚,請人在鰲園刻錄“臺灣省全圖”,念念不忘國家統(tǒng)一。《陳嘉庚傳/百年精神文化系列》在搜集大量史料的基礎(chǔ)上,以時代精神和嶄新視角,生動展現(xiàn)了校主陳嘉庚先生的豐功偉績。

陳嘉庚傳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 下南洋, 創(chuàng)中國人的工商王國、辦教育, 盡國民一分子之天職、走延安, 華僑領(lǐng)袖的歷史訣譯、回祖國, 一個國民的生命榮光。

陳嘉庚傳 目錄

緒言:生命的叩問
**編 下南洋,創(chuàng)中國人的工商王國
**章 生命的根
故鄉(xiāng)與家族
大海,生長的地方
第二章 困境中崛起的實業(yè)家
叩生意的門
國難家不幸
在父親倒下的地方站起來
第三章 建立工商企業(yè)王國
盯住十八萬粒橡膠籽
歐戰(zhàn)硝煙中的工商傳奇
第二編 辦教育,盡國民一分子之天職
第四章 創(chuàng)建“永享和平”的集美學村
集美學校的**塊奠基石
矯正教育的偏枯之弊
海洋夢想的精彩承續(xù)
第五章 新大紀念碑上的陳嘉庚
改革道南學堂
“華文中學不容不辦”
“培育有志僑教青年”
第六章 創(chuàng)辦“世界之大學”廈門大學
“四萬萬之民族,決無甘居人下之理”
廈大“豈能久待”
高瞻選址演武場
“偉大建筑師”的建筑美學
《組織大綱》的周折與首任校長的離去
委重任于林文慶博士
建“能與世界各大學相頡頑”的大學
第七章 公司可以收盤,學校不能停辦
先驅(qū)者的孤獨
“愿為廈大奮斗到死”
廈大歸國立,校名不可易
第三編 走延安,華僑領(lǐng)袖的歷史抉擇
第八章 華僑旗幟是怎么樹起來的
從“福幫”領(lǐng)袖到社會領(lǐng)袖
**次領(lǐng)導民間政治運動
兩位僑領(lǐng)的恩怨糾葛
第九章 抗戰(zhàn)烽火中的民族光輝
國家大患一日不除,國民大責一日不卸
“古今中外*偉大提案”
生命線上的千里悲壯
第十章 從重慶到西安
侯西反事件與組織回國慰勞團
重慶:前方吃緊,后方緊吃
慎終追遠的中華赤子
第十一章 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一波三折向延安
新的世界新的人
從擁戴蔣介石到寄望毛澤東
第十二章 政治與戰(zhàn)爭硝煙中的華僑旗幟
“六十七”遭遇的政治
做華僑的良心
太平洋戰(zhàn)爭中的堅守與避難
真誠的祝賀與深沉的憂患
在歷史偉大轉(zhuǎn)折面前
第四編回祖國,一個國民的生命榮光
第十三章 踏上新中國的新旅程
回國共商國是
行走在祖國的大地上
人民代表的俠膽衷腸
第十四章 心系桑梓,葉落歸根
修筑海堤的風波
圓“救鄉(xiāng)”之夢,寫福建鐵路歷史
“洞葛’有神”,兩校新裝
兩座博物院的情懷
魂歸故里
尾聲:生命不朽,千古流芳
參考文獻
附錄 長篇詩朗誦:嘉庚頌
后記
展開全部

陳嘉庚傳 節(jié)選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的一個深秋,廈門秋高氣爽,一艘三桅大帆船緩緩駛出廈門港的史巷碼頭,船上乘坐的是一群就要踏浪離開故鄉(xiāng)的閩南青年。此時,一位身材看上去并不魁梧但顯得精悍的青年扶著船舷邊站著,任海風吹拂著一條長辮子,一絲愁云悄悄地游離在他那瘦削的臉上。盡管史巷碼頭已經(jīng)模糊一片,青年還是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遠處的碼頭海岸,他的眼光似乎還在努力地追索著故鄉(xiāng)的輪廓與親人的身影。這趟遠行并不讓青年覺得開心興奮。幾個月前,這位年輕人就奉父親之命,乘上小舢板從集美社來到廈門港,登上開往新加坡的大帆船等待季風出發(fā),他在船上待了兩天,聽說母親來碼頭送他,一時悲痛難熬,就又跑出船艙拉著母親回到集美,畢竟自小到大,母子相依為命,十七年來他還從未離開過母親離開過集美,而這一走便是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青年與母親都很難承受離別的痛苦。但父命難違,母親再怎么不舍也不會反對丈夫要兒子出洋的要求,就在這次重新登程的前一天晚上,母親一邊為青年整理行裝,一邊含著淚花說:“我也不想你離開,想到你從小就在阿母身邊,我就舍不得。但想想你阿爸已經(jīng)快半百的人,孤身在海外,如今要你去協(xié)理生意,你還是要去的!蹦赣H把青年拉到身邊,說:“看看咱們村的男孩子,誰不是到了年紀就要出去闖蕩?誰不是*終都要跟著長輩走出這塊土地?” 帆船繼續(xù)乘風而行,青年依然卓立船舷邊上,母親的離別之語,與親人的分別情景,好像浪花一樣在青年的心里飛濺著,隨著大帆船的漸行漸遠,越來越濃重的離情別緒揮之不去。一陣海風吹過,帆船激增速度,沖出了避風港,在蔚藍的海面上劃出一道雪白的浪花,浪花飛揚,海鷗追逐,青年看著那一道在碧波中辟出的白色航道,卻不知道前面的路會是怎樣。這位青年叫陳嘉庚,名字是他在南洋的父親取的,意愿是他的出生給家庭帶來好年好月好日子,青年那年十七歲。在閩南鄉(xiāng)村,十七歲的陳嘉庚必須開始學會擔當起家中長子的責任,他遵奉父親之命,要到新加坡學習與佐理父親的生意。這是他十七年來**次離開家,離開與自己相依為命的母親,離開他的胞弟陳敬賢,離開生他養(yǎng)他的故鄉(xiāng)集美,而且這一離開,就是遠涉重洋,就是要到很遠很遠的異國他鄉(xiāng),他不知道新加坡在哪兒,不知道這一走,什么時候還能與母親相見,什么時候還能回到生他養(yǎng)他的故鄉(xiāng)。這一年,從廈門港口下南洋的閩南人,有七萬多人。沒有人會意料到,陳嘉庚的這一走,竟然成就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一位讓人高山仰止的人物;華夏蒼穹,會因此出現(xiàn)一顆璀璨的巨星;集美這個閩南小漁村,也會因這個人而成為五湖四海遐邇聞名的學村。公元一八七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陳嘉庚出生在福建省同安縣仁德里集美社,這里是閩南的一個小漁村,這一年是大清同治十三年,但大清王朝的盛世已經(jīng)不再。清王朝作為一個君主專制制度相當完密的王朝,它的每個時期都需要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來統(tǒng)領(lǐng)那個龐大的組織機關(guān)系統(tǒng),否則,組織機關(guān)系統(tǒng)便會失掉重心。但自嘉慶帝之后,尤其是咸豐去世后,皇族便一代不如一代,“一蟹不如一蟹”,雖然同治皇帝還奮力搞過一段所謂的“同治中興”,卻依然擺脫不了大清風雨飄搖、搖搖欲墜的命運。陳嘉庚出生還沒百日,傳來同治皇帝駕崩消息,年僅四歲的光緒皇帝繼位,此時,支撐光緒皇帝統(tǒng)治的依然是辛酉政變后實行的兩宮垂簾聽政制,咸豐皇帝留下的兩個皇后慈安與慈禧輔佐完同治,繼續(xù)輔佐年幼的光緒。垂簾聽政名義上是兩宮主政,但大清王朝的實際統(tǒng)治者、主宰者卻只有慈禧一人。陳嘉庚出生的這一年,已經(jīng)垂簾主政十三年的慈禧開始了她的不受任何約束為所欲為的專橫,排斥異己,控制光緒,獨斷乾綱,將個人享受置于民族國家利益之上,泱泱中華帝國快速走向衰敗、沒落,進入積弱積貧乃至任人宰割蹂躪的時代。也就是這一年,日本借沙俄出兵新疆伊犁之際,以琉球難民船事件為借口,派軍進犯臺灣,乘火打劫,逼迫清政府放棄琉球的宗主權(quán),琉球從此淪為日本屬國,更名為沖繩。這個事件,引發(fā)了蕭墻之內(nèi)的左宗棠與李鴻章之爭。P7-9

陳嘉庚傳 作者簡介

朱水涌,廈門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廈門大學***教師教學發(fā)展示范中心常務副主任,廈門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福建省比較文學學會會長,著作十二種,論文百篇,文藝與電視紀錄片創(chuàng)作數(shù)十部。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