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yù)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yōu)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yōu)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溫莎墓園日記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2668929
- 條形碼:9787542668929 ; 978-7-5426-689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溫莎墓園日記 本書特色
【圖書版次以實際收到為準】★ 對我們此岸洞若觀火的一本愛情奇書 木心散文小說系列之《溫莎墓園日記》,收入木心晚年編訂的多篇小說,并配有作家影像、創(chuàng)作手跡等。木心有言,他的短篇小說可說是一種敘事性散文,就像音樂上的敘事曲,而在在表現(xiàn)著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與輕。循著小說集里的末篇溫莎墓園,看罷溫莎公爵和公爵夫人的愛情回顧展,猶居塵世的男男女女都不免想起自己,自己的癡情,自己的薄情。木心說,這分明是*通俗的無情濫情的一百年。 ★ 木心定稿首次布面精裝 木心手寫文章,就像手工一樣,看上去一氣呵成,其實通常改六七次,好文章是磨出來的。甚至從1986年《散文一集》在臺北出版,這是木心開山之作,到2006年新編為《哥倫比亞的倒影》在中國大陸首亮相,也還在推敲字句。從此,木心晚年定稿系列均交理想國完成出版。今木心全集匯齊15種文字著作(含講稿《文學(xué)回憶錄》《木心談木心》),一字一句,悉從木心生前的定稿(及陳丹青聽課筆記),素雅設(shè)計,由設(shè)計師陸智昌擔綱,均首次布面精裝。
溫莎墓園日記 內(nèi)容簡介
“有人抑制不住驚嘆,難道愛情真是,真是可能的嗎……” 木心散文小說系列之《溫莎墓園日記》,經(jīng)過年近八十的作者手訂,小說集刪去了原來繁體字版《出獵》一小節(jié),把“我”隱得更深,實際上是更耐人琢磨了。小說集收入《美國喜劇》《一車十八人》《夏明珠》《兩個小人在打架》《SOS》《完美的女友》《七日之糧》《芳芳NO.4》《魔輪》《溫莎墓園日記》等,每一篇都在嘗試新的視角,“從彼岸回來的人”,原來是這么了解人世的酸楚,生活沒有“退息”,他對此岸洞若觀火。 循著小說里的“溫莎墓園”,看罷溫莎公爵和公爵夫人的“愛情回顧展”,猶居塵世的男男女女都不免想起自己,自己的癡情,自己的薄情。木心說,這分明是*通俗的無情濫情的一百年。
溫莎墓園日記 目錄
序
美國喜劇
一車十八人
夏明珠
兩個小人在打架
SOS
完美的女友
七日之糧
芳芳NO.4
魔輪
月亮出來了
**個美國朋友
壽衣
靜靜下午茶
五更轉(zhuǎn)曲
此岸的克利斯朵夫
西鄰子
溫莎墓園日記
溫莎墓園日記 節(jié)選
◎ 陳丹青《我的師尊木心先生》選摘 今天,我一再提醒我的陳述必須保持克制。我只是他的學(xué)生,不是一位有資格評價文學(xué)的人。當此向大家介紹先生,我實在做不到像他的文字那樣精確而恰如其分。我不敢說在座的朋友中沒有一位讀過先生的文章。人不能單憑一篇文章認識作者,尤其是像木心先生這樣豐富、深沉而多變的作者;然而有時一段詞語、一句話,就能透射光芒,直指人心,先生正是這樣的作家。前天,當我接到印刷廠送來的**冊木心散文集,翻閱那些我在二十多年前就閱讀過無數(shù)次的散文,再次感到先生是一個無解的謎——他來路寬闊,但沒有師承,他秉承內(nèi)在的意志,但沒有同志,他與文學(xué)團體和世俗地位絕緣,他曾經(jīng)長期沒有讀者,沒有知音,沒有掌聲……這是他所追求的嗎?多年來龐大的中國文學(xué)群體之外,我看見,這個人自始至終單獨守護著、同時從不受制于五四開啟的價值、精神與世界觀,憑一己之身、一己之才,持續(xù)回應(yīng)并超越五四那代人遠未展開的被中斷的命題——譬如白話文如何成熟?譬如傳統(tǒng)漢語在當代文學(xué)的命運與可能性,譬如中文寫作與世界文學(xué)的關(guān)系,譬如在世態(tài)與時代的種種變幻中怎樣以文學(xué)挽救文學(xué)……我們或許會說,幾代文學(xué)家都在尋索實踐同樣的命題,但現(xiàn)在有了比較的機緣:一端,是我們歷來所見的龐大的中文寫作;一端,是木心先生的書。我們會看見,前者所有的,木心先生那里半點無有,前者所無有的,請在木心先生書中見——我所謂的“有”與“無有”,是指什么呢? 這一層意思,在諸位閱讀木心之前,在諸位獲得各自的心得——或沒有心得——之前,我應(yīng)該緘默…… ◎ 精彩書摘 木心《溫莎墓園日記》選摘—— *初是陌生的無名墓園,每周一二次漫步其間,幾年過來,季節(jié)的換景就不再驚訝,也未曾遇見人,漸漸信賴這是個廢區(qū),可占為孤獨者的采地,躑躅在環(huán)形的泥徑上,就都是蒼翠的樹蒼翠的樹,因為十四座墓碑全位于泥徑的外緣,其內(nèi)細草鋪匯成偌大的圓坪,喬木和亞喬木分別聳立著,已經(jīng)是一個不小的幽林,只有居中而偏西的那塊黑巖,巨象之背般伏在蒿萊叢中,容易引起如果憩息其上的意欲,并非有所困倦,都只宜于坐著臥著瀏覽高處紛紜的杈椏,其實是滿天明綠的繁葉,無不搖曳顫動蕭蕭作聲。 那年夏季常來大風,暴雨比風還大,墓園里有樹折倒了,折倒了一棵,也位于西北角,過后鋸成許多段,曝在原地,日光照著肉黃的鮮明的橫斷面,年輪可估百數(shù),蛀空了的緣故,近地面那截被什么蟲長久營巢,倒下來的時候,似乎沒有連累別的樹,而因為是夏季,墓園的整部濃蔭,唯獨西北角就敞亮得異樣,可知這棵樹曾有多少多少葉子,直到秋季,秋深,缺失感才不再顯著,段木全運走,翌年的夏季,除非想起那時折倒了一棵樹,此外不會覺得墓園有什么缺失。 (這些或者寫入給桑德拉的信) 黑巖是很大一塊,方位猶如管弦樂隊的指揮所在處,這個慵懶的指揮兀自坐著吸煙,僭占整園葉子的混合碎聲,總是這樣起始滿懷愉悅榮耀,任憑億兆樹葉的碎聲供養(yǎng)一尊,將自身喻作薄巧的紙舟,樹葉的碎聲詮釋為淼淼的水,水的浮力裕然載托紙舟…… 葉子的碎聲撩動耳蝸的纖毫,風給發(fā)膚以清涼柔潤,而肉體何止是這些,它大著,被忽視棄置,于是它欠伸了,健全的肉體在黑巖上作癱瘓狀為時已久,它欠伸,四肢應(yīng)和著改換姿態(tài),徐徐平定下來。 肉體要離開黑巖,離開黑巖那么何往,肉體又勿明去向,它只是不能過久保持一宗姿態(tài),其實它過敏于畏懼死,一宗姿態(tài)久了,它以為鄰近死,肉體隨時以動作自證,疑慮于類似死或與死無差別的狀況,只有疾病和睡眠,才使肉體寧息,它知道但求疾病瘥愈睡眠滿足,方能繼續(xù)自證存在,康復(fù)和蘇醒之后,肉體又諱忌靜止,每有較長的靜止,它會以筋骨的酸楚,肌膚的痹癢來咨照,如果不得理會,伎倆就更趨狡黠,它偽裝徇從,安謐不動,情緒悄悄從底層亂起,感官遲鈍了,樹葉的混合碎聲,不再是榮悅的供養(yǎng),守在黑巖上亦是枉然。 為何漫步*宜沉思,就因肉體有肉體的進行,心靈有心靈的進行,心靈故意付一件事讓肉體去做,使它沒有余力作騷擾,肉體也甚樂意,無目的,不辛勞,欣然負荷著心靈,恣意地走,其實各種沉思中,很多正是謀劃制服肉體的設(shè)計,乃至隳滅肉體的方程演繹。 (以上的,寄給桑德拉,不會,她不會抱怨故意把信拉長。) ......
溫莎墓園日記 作者簡介
木心(1927—2011),本名孫璞,原籍浙江,上海美術(shù)?茖W(xué)校畢業(yè),1982年定居紐約,晚年歸根故里烏鎮(zhèn),被海內(nèi)外華人視為深解東西方藝術(shù)傳統(tǒng)的精英和傳奇人物。 生前定稿出版有文集13種著作,即散文小說系列6種《哥倫比亞的倒影》《瓊美卡隨想錄》《溫莎墓園日記》《即興判斷》《素履之往》《愛默生家的惡客》,詩歌系列6種《西班牙三棵樹》《我紛紛的情欲》《詩經(jīng)演》《巴瓏》《偽所羅門書》《云雀叫了一整天》(引發(fā)刷屏的小詩《從前慢》即來自《云雀》),包括答問錄1種《魚麗之宴》。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學(xué)史講座”整理成書《文學(xué)回憶錄》(即聽課學(xué)生陳丹青筆記),及作為《文學(xué)回憶錄》補遺的《木心談木心》。陳丹青說,《文學(xué)回憶錄》布滿木心始終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數(shù)家珍的文學(xué)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樣持久地影響了這個人。 不止文學(xué)。英國BBC制作大型文獻紀錄片《世界文明》(20世紀以來的公眾藝術(shù)教育電視片經(jīng)典),中國部分,擬拍攝宋元以降的山水畫。這部影片將探討逾千年的中國山水畫之路,攝制組為此來到烏鎮(zhèn)的木心美術(shù)館,擬將畫家木心作為BBC千年歷程紀錄片的“一個開場的故事”,以詮釋藝術(shù)的力量。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xué)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xué)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xué)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