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慶后:有一種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蘇軾全傳(特裝版)
-
>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
>
水滸人物之最
-
>
愛因斯坦(藏文)
-
>
張之洞督鄂紀年
-
>
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
態(tài)度:大國工匠和他們的時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7745
- 條形碼:9787500877745 ; 978-7-5008-7774-5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態(tài)度:大國工匠和他們的時代 本書特色
生動展示10位不同領域的**工匠的價值觀、思維方式、人生態(tài)度,全面、深刻地挖掘其成長為**工匠的秘訣。 生動闡述了普通勞動者也能創(chuàng)造巨大社會、經濟價值的觀點。 以小人物的成長折射國家的大發(fā)展。在他們的故事中,可以感受到: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壯大,離不開每一個普通的勞動者;而一個普通勞動者要實現(xiàn)人生價值,也要把人生理想與國家的時代發(fā)展主題緊密結合。 弘揚“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理念以及“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大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學習讀物。 圖文結合、四色精美印制。
態(tài)度:大國工匠和他們的時代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10位在我國高鐵、航天、港口、土木基建、建筑、傳統(tǒng)手工業(yè)等領域的杰出工匠,通過對話形式,講述他們如何把個人人生理想融入時代需求、國家發(fā)展需求當中。他們當中有年近九旬的中國航天一院“院士班組長”,也有“80后”寧波舟山港橋吊司機;有“復興號”的動車組調試員,也有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在他們的故事中,能看到我國發(fā)展壯大的縮影,也能感受到在時代變遷中,普通勞動者應以怎樣的姿態(tài)去奮斗。他們以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態(tài)度,實現(xiàn)了自身價值,創(chuàng)造了美好生活,也為企業(yè)、行業(yè)、國家的發(fā)展貢獻了自己的重要力量。他們成長成才的故事,可以激勵廣大勞動者煥發(fā)勞動熱情、釋放創(chuàng)造潛能,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態(tài)度:大國工匠和他們的時代 目錄
002
余夢倫
一門心思做好自己的工作
030
包起帆
對榮譽清零 才能不斷前行
057
林 鳴
向著*好的方向去做
082
高鳳林
像火箭一樣燃燒自己
112
巨曉林
只有熱愛 才能干好事業(yè)
141
陸建新
堅持是蠻重要的事情
171
姚惠芬
我不愿意重復自己
198
鄭春輝
把精力放在*值得的地方
227
羅昭強
不信命 信奮斗
260
竺士杰
當一根好用的燒火棍
287
后 記
態(tài)度:大國工匠和他們的時代 節(jié)選
包起帆 對榮譽清零 才能不斷前行 受訪者 包起帆 采訪者 蔣菡 采訪時間 2021年6月9日 不管后來具體崗位怎么變化,我的底色都沒有改變。我的做派、我的很多想法、我大大咧咧的樣子,都還是工人的樣子 蔣: 一提起您,很多人會想起“抓斗大王”的稱號,也有人評價您是“創(chuàng)新先鋒”,但我印象特別深的是您說過的一句話—— “我就是一個有出息的工人”。這算是您的“自我定位”嗎? 包: 是啊。我一直說,我是改革開放年代里在黨的哺育下成長起來的中國工人的一個縮影。我先后歷經了工人、技革員、車間副主任、工藝科長、技術副經理、經理、副局長、副總裁、政府參事等眾多崗位,不管后來具體崗位怎么變化,我的底色沒有改變。我的做派、我的很多想法、我大大咧咧的樣子,都還是工人的樣子。人家說我不像個干部,我說確實是不像。我一直認為,我自己跟看門的、做飯的、掃地的,沒有任何區(qū)別。我是從工人成長起來的一個勞模、一個典型,但*本質的,我還是一個工人。 蔣: 您17歲在碼頭當裝卸工的時候,是個怎樣的工人? 包: 比較認真,比較努力。我總是盡力把工作做到更好,但我不是做得*好的。包括后來做很多事情,如果用平實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就會知道,自己只不過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了一點工作,不能因為自己被評為“上海工匠”或是全國勞模,就認為自己特別能干。 我一直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平凡的人,比我聰明、能干的人多了去了。我只是遇上了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時機、上海港發(fā)展的好時機,所以才能夠走到今天。 蔣: 對一個年輕人來說,無論起點在哪兒,首先自己要認真,要努力。 包: 只有熱愛目前的崗位,才可能有更好的崗位來找你。有些年輕人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不會成功的。把自己本職工作做好了,同事、領導才會逐步認識你、發(fā)現(xiàn)你,你才會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我就是這么一步一個臺階成長起來的。 我一直講,我特別感謝工會,因為是工會首先發(fā)現(xiàn)了我。在我的各個成長階段,包括在我很困難的時候,工會給了我很大的鼓勵。1981年,在我還是一個工人的時候,上海市總工會推舉我成為“上海市勞動模范”,那年我30歲,是個機修工。 蔣: 認真和努力會被看到、被認可。就這么一步一個臺階地,您攀上了一座很高的山峰。 包: 改革開放造就了我。當然我有了榮譽,有了收獲,但也有辛酸。那些當初和我一起干活兒的同事,他們也有他們的收獲和辛酸。人跟人不能比。 蔣: 您的辛酸是什么? 包: 我走過的路不是一帆風順的,許多創(chuàng)新一開始不被人理解,冷言冷語在所難免,所以有一句話是“你的榮耀有多大,你的酸苦就有多少”。把不順當?shù)氖虑?、辛酸的事情埋在自己心里,去多想想自己還能夠為國家、為企業(yè)做些什么,這要比你還沉浸在過去無法解脫有價值得多。有本事你可以再搞創(chuàng)新,用新的業(yè)績來證明自己,而不要在老的地方繼續(xù)糾纏著。 蔣: 對于榮譽您也是這樣的態(tài)度? 包: 是的,只有在自己內心對取得的榮譽清零,才能不斷前行。我現(xiàn)在70歲了,還在華東師范大學跟年輕人一起創(chuàng)新,去年又拿了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我吃過這個苦以后,才知道什么是真的苦,所以以后工作中再遇到苦,跟裝卸工比起來都不算苦 蔣: 小時候您父母對您有怎樣的要求? 包: 我們家大人對小孩的要求:**要爭氣,不能落后于別人;第二要講規(guī)矩,不規(guī)矩的事情千萬不要去做。 蔣: 要力爭上游,不甘人后。您小時候讀書是不是也很認真? 包: 小時候因為認真,我學習成績還蠻好的。我一直是大隊委員,但上到初二,因為“文化大革命”,停課了。我的哥哥和妹妹去了農村,我進入上海港當裝卸工。 碼頭工作比在農村更辛苦,365天,24小時輪班,不間斷工作。但我現(xiàn)在對這段碼頭裝卸工的經歷是無怨無悔的。我吃過這個苦以后,才知道什么是真的苦,所以以后工作中再遇到苦,跟裝卸工比起來都不算苦。冬天下大雪,我們在船艙里搬生鐵,我衣服外面結冰,里面出汗,等到工作一停下來,里面也跟結了冰一樣。大熱天,外面三四十攝氏度,船艙里面更悶熱,氣都透不過來,活兒一樣要干。 所以當裝卸工的那個苦都吃得了,后來其他的苦就不算什么苦了。 蔣: 您17歲時還是個半大孩子,干這么重的體力活兒有沒有干不下去的時候? 包: 干不下去也得干。有一次我去掛鉤時,手不小心被夾在鋼絲里面,骨頭都看到啦,十指連心。但船還是要來,活兒還是要有人干。等到工傷好了,我又去干了。但我心里在想,有沒有可能讓我們工人從這種危險的、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這是我后來創(chuàng)新的一種動力。沒有這種動力,我也就沒有創(chuàng)新的決心。 大家都管木材裝卸的工作叫作“木老虎”。從我1968 年進港工作到1981 年這短短十幾年里,碼頭上死于木材裝卸的工人就有 11 個,輕傷、重傷的工人竟有 546 人次之多!就在1981年這一年內,我們碼頭又死了3個工人,他們3個人的年紀加起來不到 80 歲。工人死了,領導讓我們去送葬。我不想去,因為我心很軟,非常害怕這種場面,心想與其去掉幾滴眼淚,還不如動動腦筋,想想怎么能讓工人不再受到傷害。經過好幾年的努力,我們終于通過創(chuàng)新,讓木材抓斗取代了人力裝卸。 蔣: 您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就是從希望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而來? 包: 我的初心就是用創(chuàng)新造福職工。后來逐步有了新的崗位,我就對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組織上也培養(yǎng)了我,為我搭建了更好的平臺,讓我的初心得到了升華,逐步成就了我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理想。 蔣: 在創(chuàng)新路上,您從一開始的發(fā)明抓斗到后來融入各種新技術,始終在不斷接受和學習新鮮事物,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而很多人在五六十歲以后都不怎么愿意學習新東西了。 包: 其實這么多年我所做的創(chuàng)新都是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的,是緊密結合港口的發(fā)展而搞的。 我理解的學習是一種對新生事物非常敏銳的觸覺,能敏銳地感覺到這個技術將來可能對我有用,我們叫融合,也就是學以致用,把*新的技術和目前的工作難題結合起來。自動化碼頭就是把自動化和碼頭的生產需求融合起來,集裝箱電子標簽就是把集裝箱和電子標簽融合起來。把兩個看似無關的東西融合起來,使它產生新的價值。 蔣: 您*近在做哪方面的創(chuàng)新項目? 包: 長江口開辟了深水航道,每年挖出來6000萬到1億立方米的疏浚土。過去90%以上的疏浚土都被扔掉了。我看到了這個問題,就思考怎么把它們利用起來。上海的房子多貴啊,就是因為缺少土地,而深水航道挖出來的泥沙能否全部被利用起來進行生態(tài)成陸項目的開發(fā)?能否為上海尋找新的發(fā)展空間?我們正在做這方面的項目。實踐證明是可行的,我們的研究成果被政府采納了,4年來為上海的城市發(fā)展拓展了56平方千米的面積,快相當于兩個澳門了。 蔣: 創(chuàng)新的路越走越寬了。 包: 這個項目還與未來上海的超深新港建設有關。所以人要特別珍愛自己的平臺,平臺是你成就個人夢想的機會。離開了平臺,你什么都不是。沒有上海港,哪有包起帆。個人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離不開讓你成長的平臺。
態(tài)度:大國工匠和他們的時代 作者簡介
蔣菡,1976年生,江蘇常州人。1998年本科畢業(yè)于蘇州大學,2002年碩士畢業(yè)于北京廣播學院(現(xiàn)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畢業(yè),隨后進入工人日報社工作至今。20年的記者生涯一直在路上,對于人物報道有濃厚興趣和獨到心得,采訪了諸多勞模、工匠以及一線職工,代表作品有《車間》《一個“不可思議”的橋吊司機》《安靜·魔鏡·圖書館》等。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