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xù)農業(yè)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yōu)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tài)瓶
苜蓿干草收獲技術及干燥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64938
- 條形碼:9787511664938 ; 978-7-5116-649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苜蓿干草收獲技術及干燥機制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河套地區(qū)與土默特平原的交錯帶包頭市哈林格爾鎮(zhèn)苜蓿(Medicago sativaL.)種植基地為試驗點,以耐鹽堿的苜蓿品種“中苜3號”為材料,以非鹽堿、輕度、中度和重度鹽堿化的種植地為切入點,采用單因素、雙因素試驗設計,利用SPSS、Sigmaplot和Photoshop軟件,結合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得出河套地區(qū)鹽堿地苜蓿*適留茬高度為4~6cm。并闡述了干燥前期,地表土壤溫度與苜蓿水分含量具有負向線性關系;在非鹽堿地和中度鹽堿地,地表土壤濕度與苜蓿水分含量具有正向線性關系;在輕度和重度鹽堿地,晾曬草層濕度與苜蓿水分含量存在正向關系等發(fā)現(xiàn),同時還介紹了干燥前期,苜蓿水分散失與葉片水勢和K含量密切相關;植株水分隨著葉片水勢的增高而降低,呈負向線性關系,在夜間,葉片水勢降低,吸潮能力增強,水分含量也相應增高;葉片K含量與水分含量呈正向線性關系等結論。
苜蓿干草收獲技術及干燥機制研究 目錄
苜蓿干草收獲技術及干燥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
劉鷹昊,男、蒙古族、內蒙古赤峰市人、農學博士?,F(xiàn)為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目前主要從事苜蓿干草最佳加工方式篩選、貯藏條件對苜蓿干草營養(yǎng)品質變化影響的研究和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探討苜蓿干草生產力的研究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